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2024香港教會普查:會眾人數減、老齡化、教牧流失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今日(27日)舉行「2024香港教會普查」發佈會,向全港教會公佈全港性教會趨勢的研究結果。在過去五年中,香港經歷了社會運動、疫情和移民潮。此次普查旨在全面反映教會現況,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依據。

2024香港教會普查:會眾人數減、老齡化、教牧流失

香港Island ECC購入著名舊戲院 改造為開放式社區教會

位於北角英皇道423號的新光戲院,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色,長期被視為北角的一個地標。如今,這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將重新被賦予生命——國際教會Island ECC宣佈將其作為永久場地,啟動名為「BoldFaith」的項目。

香港Island ECC購入著名舊戲院 改造為開放式社區教會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近年來,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es)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坦白説,其中一些批評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許多人看來,這些教會更像是運作成熟的商業機構,而不是單純的敬拜場所——它們擁有龐大的預算、華麗的佈道製作,有時甚至是牧師家族成員充斥教會薪資名單。正因如此,人們常常會問:「超大型教會是否腐敗?」 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作為一位牧師、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擁有38年牧會經驗,並在美國的拉美裔移民教會中有深度參與及屬靈影響。在最近接受《基督日報》採訪中,她回顧了自己對拉美移民教會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移民教會中代際之間的緊張關系,並分享瞭如何通過對話與和解來跨越這些代際鴻溝。她的觀點不僅對拉美移民教會具有指導意義,對亞裔美國教會也有著深刻的借鑒作用。

  • 香港一社區教會從30人至500人的倍增經驗

    香港播道會恩福元朗堂是一間著重宣教的教會,教會主任牧師何偉強分享了其教會進入社區實踐愛鄰如己的經驗,如何使教會人數從30人的開荒時期發展至500人。

  • 逆境中奮進:中國城市教會3.0時代的崛起與挑戰

    亞洲教會倍增網絡(Asia CPX)近日發佈一段特別視頻,由北京錫安教會金明日牧師主講「逆境中奮進:中國城市教會的3.0時代」。在分享中,他詳細闡述如何實踐保羅的宣教特點,從僅有十人參與的小型聚會,逐步發展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城市教會。

  • 巴黎聖母院大火後重生:真假聖母像巡遊回歸

    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於2019年遭受嚴重大火後,經過近五年的修復工作,將於12月7日重新對外開放。修復完成後,聖母院中歷經火災而倖存的聖母瑪利亞雕像將重返其原位,成為這座歷史地標重生的象徵。

  • 蘇格蘭教會廢置百座建築物 有報告建議支持移民基督徒羣體

    一項分析蘇格蘭移民堂會現狀的調查發現,蘇格蘭教會(長老會)擁有數百座建築物未被妥善管理,報告建議教會應開放堂址,支持流散在外的基督徒羣體,促進多元文化的基督教夥伴關係。

  • 紐約救贖主長老會即將啟用東區新堂

    位於曼哈頓上東區卡內基山的紐約救贖主長老會新堂進展順利,這座全新的12層大樓--新的禮拜和事工中心--將於今年12月揭幕,據福音聯盟報道。

更多
  • 台北靈糧堂70週年慶典,周神助牧師分享神在歷史中的掌權

    台北靈糧堂70週年慶典,周神助牧師分享神在歷史中的掌權

    在台北靈糧堂70週年慶典上,周神助牧師分享了關於歷史與神的關係,強調歷史的真正主宰是神。他以「七十年滿」為主題,指出歷史不僅是時間的流逝,更是神在其間的作為。

  • 周神助牧師新書《神助》出版 分享個人事奉與教會史

    周神助牧師新書《神助》出版 分享個人事奉與教會史

    在教會七十週年慶典之際,周神助牧師出版了新書《神助》,這本書的推出不僅是對教會歷史的感恩,也是周牧師個人侍奉經歷的見證。周牧師表示,這本書的寫作並非在他計劃之內,而是在同工的鼓勵下,帶著對神恩典的深刻感悟,特別在這一重要的時刻與信徒們分享。

  • 200亞洲福音領袖呼籲:啟動家庭門訓避免教會衰落

    200亞洲福音領袖呼籲:啟動家庭門訓避免教會衰落

    亞洲福音派聯盟(AEA)第11屆大會在蒙古烏蘭巴託成功舉行,匯聚來自23個國家或地區聯盟和20個宣教組織約200名與會者,主題為「門徒或死亡」(Disciple or Die)。亞洲領袖表示,是時候悔改、關注年輕領袖、家庭門徒訓練,以避免教會衰落。

  • 中美教會對話:美方盼團結 中方強調「不是照搬西方文化」

    中美教會對話:美方盼團結 中方強調「不是照搬西方文化」

    中國教會代表團赴美國出席中國事工論壇,論壇旨在加強兩國教會友誼與合作。美國牧者期望相方合作豐富教會靈性和團結;中方強調建立「中國的教會」,從聖詩崇拜、教堂建築更多反映中國文化,而不是僅僅照搬西方文化。

  • 吉隆坡衞理公會歷史走廊:早期華裔僑民的信仰聚集地

    吉隆坡衞理公會歷史走廊:早期華裔僑民的信仰聚集地

    吉隆坡衞理公會歷史走廊(The Gateway)近月正式開幕,展示重要歷史事蹟和故事,展品包括早期的設教會工作、扶貧活動,以及教會成為華裔僑民的信仰聚集地。

  • 移英青少年孤單 梁永善牧師網上凝聚信仰成長力量

    移英青少年孤單 梁永善牧師網上凝聚信仰成長力量

    離港移英的梁永善牧師近日在個人頻道「永善亂壇」分析華人教會資源不足,移英的青少年面臨語言、異文化,出現情緒壓力。他建立「學事學Faith」網上聚會, 鼓勵青少年信仰持續成長。

  • 香港教會面臨挑戰:學者促教會抵抗誘惑連結上帝

    香港教會面臨挑戰:學者促教會抵抗誘惑連結上帝

    過去十年香港教會經歷不少困難,崇拜人數減少、對社會影響力逐步縮減、人們對宗教信仰興趣漸減。福樂神學院榮休院長拉伯頓博士(Dr. Mark Labberton)出席中國神學研究院講座,強調教會需抗拒誘惑,連結上帝的本質,愛人如己超越自身利益,甚至愛敵人。

  • 華福:教會革新之路引入未來學新思維?

    華福:教會革新之路引入未來學新思維?

    世界華福中心《使命門徒》Podcast談論「未來學」對教會的洞見,未來學將未來視為多種可能性的集合,以更清晰的視角策劃出周全的因應策略.面對未知的未來,聖經挑戰信徒不要只顧眼前需要,思考更遠大的事情,包括永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