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事华人教会而建立的OnTrack 赵锦德牧师访问(一)
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看到的加拿大或者华人教会面临的问题吗?
赵:有几个问题是比较普世性,在华人教会是特别鲜明的。
第一是教会的部门化或者事工化,取替了最重要的以人爲本的观念。教会受到了市场导向的影响,要向成民痗i,认爲增长快,用programs就是教会要做的,于是钗h教会投放钗h资源去发展事工,而不是发展人。因爲没有发展人,所以做事工的人也就越来越少,领袖不够;二来,少数的领袖发展事工,大家都非常辛苦,筋疲力尽。
问题在于把教会发展的异象等同于教会的成央A计划的重点在乎倍增多少人,而忽略了要倍增领袖,在领袖培育上非常不足。我在聚会上常常分享一个比喻,钗h领袖就如骡子一样,骡是马和驴的结合,结合了马和驴的优点,但是不会繁殖。好比如现在领袖是"一代枭雄",领袖离开了就没有人接班。这个是华人教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你刚才讲到教会发展事工化,这个不好吗?你可以再解释一下吗?
赵:教会错的观念在于以爲越多的事工发展表示越强。我不是说发展事工不好,而是发展事工对人手和资源的分配上牵连很大。我举一个例,我常常如此导引教牧们思想这个问题:"你们是否想教会发展"?他们都说想,有人说3年、5年倍增一倍或者一半。然后我再问:"如果圣灵恩待你们教会,在这2个礼拜倍增,好不好?"然后大家都说"不好",然后抱怨说教会现在已经不够人手了,开会常常开到11、12点,地方不够用,主日学老师又不够,如果现在增长,从哪儿找人呢?跟着我再问他们有没有为此而作好准备?大部分都说没有。在这个讨论上给我们知道,钗h教牧们对于发展教会的思维,忘记了真正的繁殖应该是每一个层面的繁殖,才能应付成长。比如教会5年之后倍增,那麽从此到5年,所有领袖的数目都会繁殖,我们才可以承受培增的人数。
我们常说越多人越好,但是我们不知道多人来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机制建立新的领袖去服事或者带领那些人,你慢慢地不会再升,甚至会下降的。
(爲何教会没有去培育领袖呢?是他们没有这个意识还是没有方法?)情况是培育下一代的观念不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能做的领袖,我们就让他做更多的事情,而忘记了收庄稼需要有庄稼的人去收,而这些庄稼的人一定要从庄稼里提炼出来。要不很快就不够人手工作。
我们建立领袖的意识不是不强,大家都觉得领袖培训重要但是不急的事,要急得是要做和发展钗h的事工,于是把意识放在前綫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越少领袖,但急的事越来越多。这就令华人教会青黄不接。你看现在机构和神学院,还有教会,常常不够人手接班。这是华人教会的一个问题。
除了领袖培训外,华人教会的问题还有什麽?
赵:第二个问题是,教会不认识自己的真正需要,然后就去跟钗h方法,是方法论多了一些。这个也是加拿大和华人教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般教会领袖看到别的教会成左煽N拿来用,问题是什麽呢?好比如百多年前,人想学飞,他们观察到凡是可以飞的都是有翼的,于是大家就装了一对翼就去飞,结果钗h人都飞不起,更有人跌死。我们看教会的时候,有时候看到那个教会用那一套之后发展人数,那麽我们就用了,但是没有看自己教会有没有那间教会的核心的元素。比如有没有飞鸟的生命,如果没有这个生命,加上十对翼也飞不起来。
我认爲教会第一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如何,尽量发展自己,完成自己教会要做得事情。而不是受到外边的影响,别人用什麽你也跟著用什麽。因爲钗h不是适合你的教会用的。有的教会要一套program,不到一年又转另外一套,那麽伤教会比帮助教会更多。
那麽OnTrack在教会发展的观念是如何的?
赵:OnTrack在这个方面是用健康堂会的观念,帮助教会找到教会的价值和使命,然后全面去发展。全面的意思是以"自然教会发展"的八项质素指标看:领导、事奉、灵性、结构、崇拜、小组、布道和关系,由这一个系统的观念发展教会。八项都是有关联的,不能单做一部份而不做其他的,要全面发展,这样帮助教会领袖能够掌握灵巧像蛇的概念,在思维上和计划上都想得比较精密一点。
赵锦德牧师访问(三):"仆人式领袖"不只是"仆人"
赵锦德牧师谈OnTrack的发展路向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记者揭跨性别产业内幕:超人类主义、企业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报道揭示,美国富商和企业在推动跨性别产业的背后,可能暗藏著一个更大的动力——推进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以及无穷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