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羣,歸一個牧人了。」——約翰福音10:16
「另外有羊——這是角聲很重要的目標,我們一直是以牧羊的心態在做工作。」角聲佈道團創辦人、總幹事勞伯祥牧師,在11月12日晚上的廿三週年感恩會上這樣介紹他們的工作。「牧羊人要去尋找羊。有的牧人到處找羊,有的則讓羊很容易找到自己。」
多年來,角聲不斷透過報紙、電台、網絡、營地、社區論壇、女童軍、館事工等,讓「羊」更容易找到自己。除此以外,他們還希望在全美國400個中
舘建立「福音小站」、拓展提供家庭暴力保護服務的紐約勵馨、為中國囚犯子女建立兒童村……11月12日的廿三週年慶典上,來自全球各地、負責不同事工的角聲同工們紛紛介紹了各自事工部門的發展狀況,並希望有更多的熱心弟兄姊妹出錢出力,一同投身事奉華人社區的行列。以下是對角聲在各地代表性事工的簡要介紹——
全國網絡:癌症關懷網及角聲癌症協會
美國每4個人裏,就有一個罹患癌症。2000年的數據顯示紐約州有癌症患者2,000萬人,每年還增加1,400名新癌友。而全美華人癌症患者估計人數超過10萬,且還在以每年250至300人的速度增加。據統計,癌症已高居美國華人死亡原因的首位,缺乏正確的醫學常識、語言溝通有困難、缺乏經濟資源等等,則是華人癌友最常遇到的問題。
角聲首先在羅省(洛杉磯)成立癌症協會,隨後又從三藩市灣區開始了癌症關懷網,到今天,這一服務癌友的事工已經匯聚了來自羅省、拉斯維加斯、休士頓等地的弟兄姊妹。他們除了為癌症病患提供必要的實際援助,還從靈性上支持,籍著對癌友的關懷,彰顯基督愛心。
事工負責人龔振成弟兄説,很多得到關懷的病患,都在生命終結前皈依了耶穌基督,因此他們更感到這一事工是神的託付。他們目前正在灣區培訓同工,明年還希望在達拉斯、羅省等地展開更多培訓,以及開設免費電話,為全美各地有需要的癌友服務。
羅省:角聲醫療中心
角聲「全人關懷醫療中心」的夢想,今年6月得到了「10天、10萬、10個醫護人員參與」的印證,使角聲得以付清醫療中心物業的首款。這一醫療中心將提供基本的醫療、檢查、諮詢及教育服務,並為重症病人建立導航系統,協助他們從社會資源得到幫助。而為了讓醫療中心如期開幕,角聲正在籌措一筆龐大的經費,物業售價、初步裝修及營運經費共計需要300萬美元。角聲因而提出一個「325計劃」:招募300名支持者,從今年開始5年內每年捐獻2,000元,總數一萬元。
羅省角聲中心李偉強牧師表示,希望到了明年,他們介紹醫療中心時不再使用自己繪製的設計圖,而是真實的照片。而從洛杉磯開始的醫療中心,更將在未來擴展到全美各大城市,為華人社區提供遍及全國的醫療關懷網。
三藩市:館福音小站
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中館。據統計,美國共有大約4萬間中
館,而角聲的異象就是要在全美建立400個「
館福音小站」,以這1%的中
館作為基地,向全美4萬間中
館傳福音。
2002年,角聲業福音使團於三藩市成立,在加州及外州開始推動
業福音團契,希望透過向各教會分享
業基層福音事工的異象,栽培<
業信徒向同業及親友傳福音,培訓基層宣教同工,從而成為
業人士進入教會的橋梁。
業福音使團開展的事工也是「有滋有味」:不單為
業人士提供英文班、健康講座、義診、理髮、報税、理財及婚姻家庭講座等服務,還以《美味人生》報紙、福音單張、查經班、禱告讚美、及與教會配搭成立「
館福音小站」等方式,將福音直接傳遞給未得之民。目前,
館福音事工已經擴展到羅省、聖荷西、鳳城、紐約、達拉斯、休士頓等二十多個城市。
紐約:「恩典之門」自閉家庭關懷小組、社區論壇
説起紐約的角聲,很多人都會想到法拉盛角聲中心的「社區論壇」。這個讓社區民眾就社會熱點問題自由討論的平台,從2003年2月開始,每週從不間斷,至今已進行了100餘次。社區論壇也不只是「空談」——參與其中的角聲和其它機構都藉此瞭解到不少來自社區方方面面的需要,並因著這些需要去開展不同的事工。
而在曼哈頓華埠的角聲中心,除了是環球角聲的大本營,更有一個感人的自閉孩童關懷事工——「恩典使命團」——值得一提。兒童自閉症,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病症,在美國卻已有65,300多個小朋友罹患此症,患病人數還在以每年20%的比率遞增。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外表與普通孩子無異,卻存在與人溝通的很大困難,不説話,不受約束,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而這個病的成因和治療方法目前都還不得而知。恩典使命團的同工表示,他們希望將盼望帶給這些自閉症孩子的家長,讓家長們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彼此之間也能有互相交流的機會。
今年較早前,神更感動一名家長,將一間6,000呎的地下室捐出給恩典使命團使用,也圓了勞牧師的一個盼望:讓這些患病的孩子有一個不用擔心、不怕危險、完全屬於他們自己、可以盡情嬉戲的地方。
勞牧師説,牧養包括四個方面:尋找、餵養、保護、醫治。角聲正是希望從這四個方面,將圈外的「羊」領回。而這些工作也不是角聲獨力來做,而是希望透過角聲,聯合華人社區的教會及機構共同達成使命——「我們希望象一條綫,將一粒粒珍珠串在一起,最終成為一條華貴的項鏈。我們希望最終得到表彰的,是這條項鏈,而綫,是看不到的。」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