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马偕赴台宣教150周年,纪念活动纷纷展开,淡水捷运站打造艺廊、加拿大马偕委员会制作月历、牧者创作摇滚歌、 基督教研究智库开课阅读马偕自传等。
乔治·莱斯里·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为加拿大长老会差派的第一位海外宣教士,1872年3月9日28岁的马偕抵达淡水展开宣教工作及行医,建立教会、医院、学校,对社会贡献重大影响深远,1901年因喉癌在淡水去世,其座右铭为"拢是为基督",一生"宁愿烧尽,不愿朽坏"。
为纪念在台第一位传教士,教会、学校、医院、神学院、地方政府著手筹划一系列活动。
淡水捷运站的金色水岸第3出口打造成一条艺术廊, 以"马偕上陆淡水150周年"为题,用编年史的方式述说马偕佳美脚踪,其宣教、医疗、教育走过的恩典路重现游人眼前。
讲得一口标准流利台语的马偕早期传教工作在淡水展开,他租用当地房子开始作布道,1872年4月10日开设第一所教会淡水教会。
1880年马偕在沪尾(今日新北市淡水区)创建台第一所西医医院沪尾偕医馆(马偕纪念医院的前身),除了可以医治民众,也有助于传教。
教育方面,马偕深明华人社会重男轻女的统传,因此致力让女孩接受教育,1882年7月26日创建牛津学堂(今为真理大学),两年后在该校东侧建立淡水女学堂,第一届即招收34名学生,学费全免及补助交通费、提供吃住与衣著,深受宜兰原住民族噶玛兰族欢迎。
另外,加拿大马偕委员会特别发行马偕纪念月历,中英对照、历史和现代照片、马偕介绍及佚事,还有加台两地节期、节日对照。
教牧界则创作歌曲《马偕DNA》,用年轻、摇滚、饶舌、热血的方式打破众人对马偕的百年刻板印象,兴起下一代将马偕DNA继续传承的精神。歌中赞扬马偕"面对挑战不退缩\直球对决不闪躲\艰辛困难缠上身\逆势翻转继续追梦\讨厌动口不动手\先做再说才是我\屡败屡战越坚强\放弃是什么我不懂\吃苦当作吃补"等;(《马偕DNA》词:林鸿信、吴芳仪,曲:吴芳仪,演唱:吴芳仪,Rap:王志谊)。
基督教研究智库亦开课,以马偕自传《From Far Formosa》(中译:福尔摩沙纪事)为主要阅读材料,引导学员进入马偕的宣教视域、感受、思想与异象。
台湾神学研究学院系统神学教授林鸿信在视频介绍指,这门课从《福尔摩沙纪事》出发,带领学员参照马偕日记、宣教报告以及其他资料,借由回到历史现场,期盼更加深入了解马偕,看见马偕的异象,继续把马偕的故事接著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