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执行干事陈剑光牧师、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长邢福增博士两位通透中国内地政教事务的研究人员及专家本周一主讲一场关于中国教会的讲座,解析在中国崛起下急速变化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形势下,中国教会的现状及前景,聚焦于香港教会的中国事工的出路。
陈剑光讲的是"强国,软实力,及与境外宗教互动",而邢福增则讲"从中国教会发展看境外教会与机构的角色"。
香港对内地的了解"停留在八、九十年代"
香港教会向来致力帮助中国教会的发展,特别是97回归后,港不少教会产生"中国热",纷纷到国内寻求服侍之途,在教会发展模式、财力、神学教育、圣经教导、教会牧养、教材资源等众多的方面提供引导及支援。
两位讲员批评现时香港教会对内地认识显浅,对国内的政治方向以致教会发展的状况未有准确的把握,所作的事工已不适切变化急遽的内地教会。邢福增甚至形容香港教会对内地教会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八、九十年代"。
他表示大陆社会阶层变得多元,状况比以前复杂了很多,不论城巿或农村所面对的急剧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很多,教会变化亦相当大:"不同的地方都很不一样,即使是三自两会体制下的教会都有不同的治理形态,还有五花八样的家庭教会,那种多元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可以作什么呢﹖"
以教会牧养及神学教育为例,大陆不少教会已发展出多元的形势,而且教会人数增长之快香港教会根本望尘莫及。他们亦不断寻求自治、自养、自传之道,同时每个地方的政教关系各不相同,香港教会要对情况有深入认识恐要费一番研究奶牷C
香港教会角色转型
两位专家亦都认为,香港教会对大陆教会的关系角色需要转型。
中国崛起后,整个气象已完全不同。过去中国教会自己未能做到的诸如财力和培训等方面的资源香港曾视为"使命",竭力作出贡献,但今已大陆教会已在不少方面自立。
邢福增问:"有什么是内地教会做不到的﹖他们无钱吗﹖现在内地教会已相当有钱,城巿教会不缺乏资源。……在教会课题里要反省:过去教会相信的『使命论』如果我们仍然相信的话,这『使命』会是什么﹖"作为从事神学教育的人员,邢福增认为在人材培训方面,神学院仍有可以做的地方,此外研究工作对把握中国教会自身状况亦有帮助。
在场的浸大宗哲系助理教授郭伟联亦指出,香港过去是中国的帮助者,现渐渐变成伙伴,有需要谦卑下来,放弃高高在上的心态,并与内地教会人士整理互相融合的模式。
陈剑光亦指出,香港教会与中国内地教会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向导"的角色渐退为桥梁、平台,将来不久或会反成为"被助者",他认为香港要接受可能出现的"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的状况。但他认为香港教会健全的教制、礼仪、教会观及跨文化宣教经验等对内地教会仍有指导及参考作用。
邢福增亦提出香港的中国教会事工或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他指中港融合越来越紧密之际,社会产生的张力亦越见严重。新一代的年青人不少对大陆有抗拒,教会的中国事工潮亦已褪去,他近年向本港两大宗派堂会发出的调查惊现一些教会近十年已完全停止服侍国内的现象,虽然现时仍有一班热心中国事工的前线人员,但未来是否有年青人接班他不表乐观。
是次讲座由从事支援中国教会事工的福音证主协会主办、由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协办。协办机构作东道主,提供了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容启东校长纪念楼活动室作讲座场地,数十人出席,当中有不少关心中国教会事工的士诸如浸大宗哲系助理教授郭伟联。
-
信仰与中国文化论坛:"儒家君子"与"基督信徒"的跨界对谈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举行。其中信仰与中国文化论坛上半场次的会议以"君子与信徒"为主题,聚焦于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与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范",旨在通过深度的跨文化对话,探寻这两种源远流长的人格理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
从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国传道人:"我在日本『织帐篷』,也在等复兴"
基督日报采访了一位现居日本大阪的80后中国传道人蒋道,了解他为何从信仰"饱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坚持宣教异像。
-
白烟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将领导全球14亿天主教徒
冒白烟了!白烟于罗马时间5月8日晚6点07分从西斯汀圣堂烟囱升起,名号为"良十四世"、69岁的美国籍枢机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当选为天主教会第267任教宗,他将领导全球14亿罗马天主教徒。
-
《尼西亚信经》历史探讨:界限与包容 1700年后的信仰坚守与教会反思
今年适逢尼西亚大公会议1700周年,香港崇基神学院推出三辑神学对话视频,主题为"我们眼中的《尼西亚信经》"。《尼西亚信经》全称为"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历经325年尼西亚会议与381年君士坦丁堡会议两次重要会议而形成。
-
特朗普政府推动宗教自由新举措:成立宗教自由委员会,葛福临受任委员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5月1日"全国祈祷日"活动上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成立"宗教自由委员会"(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旨在强化美国公民宗教自由的宪法保障。在被任命的13位委员中,华人基督徒熟知的福音派领袖葛福临(Franklin Graham)也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