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具有神的形象
圣经《创世纪》说,人类是按照神的形象所创造的,并且上帝赋予人类管理动物和地球的权力与责任。圣经《诗篇》第八篇诗意地表达了人类的尊贵地位:"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
圣经所说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有人可能会认为,圣经作者只是利用宗教去提高以色列人的地位,就像中国人说皇帝是天子,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但《创世纪》第一章说上帝创造了人类,这意味著所有人类,而不只是以色列人,这种人类的尊严适用于所有人,而不只是一个特定的统治阶级或国家。更重要的是,圣经起源于古代近东文化,但其他古代近东民族对神人之关系的概念却跟圣经非常不同。
苏美尔人的神话:人令神无法入睡
苏美尔是古代近东之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最早的族群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在公元前三千年,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之间形成了密切的文化共生,阿卡德和苏美尔人的神话解释了神如何创造世界和人类。有些反对基督教的作者引用这些神话去否定圣经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例如很多年前香港作家何永坤在《瞧!这个基督教》一书中便曾经讨论这一点。不过,这些作者忽视了在这些神话传奇中,众神只是利用人类谋求自己的利益。
根据阿卡德和苏美尔人的神话故事,众神分为两类型:优越的神和次级的神。苏美尔最优越的神是阿努(Anu),恩利尔(Enlil),和恩基(Enki),恩利尔分配次级神去干农活劳动,和维修河流与运河,但挨过四十多年的苦工之后,小神生厌而反叛,拒绝再做艰苦的劳动,于是恩基建议创造人类来代替小神去做工。然而,人类迅速繁殖,造成人口过多和环境嘈杂,恩利尔因为无法入睡而越来越恼火。于是他便决定摧毁人类,他把瘟疫、干旱、饥荒降在人间,但它仍然无法阻止人类繁衍,恩利尔睡不好觉,最后决定以洪水毁灭人类。
许多作者见到苏美尔洪水传说和创世纪挪亚方舟故事的相似性,便断言圣经复制了苏美尔人的神话,但其实两者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差异。在圣经中,上帝向世界发出洪水,是因为人类罪恶滔天。但在苏美尔的洪水故事中却没有道德元素,恩利尔想毁灭世界,只因为人太多太吵,他睡不好觉。在这个神话中,人类没有尊严可言,我们只是众神的仆人,甚至是奴隶,我们存在之目的并无深刻的意义。
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和潘多拉的盒子
人们公认西方科学和哲学的起源是古希腊文化,有趣的是,一方面古希腊人高度推崇人类的理性,但另一方面,在希腊众神眼中,人类几乎一文不值。在希腊神话中,人类的创造者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他不仅创造了人类,还从众神那里偷火给人类,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神很生气,因为人类学会了如何使用火,促进了文化的进步。为了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所谓"罪过",众神之首宙斯判处他承受永恒的折磨,普罗米修斯被捆绑在一块岩石上,每天一只老鹰来吃掉他的肝脏,但之后他的肝脏重新生长起来,第二天普罗米修斯再遭受同样的折磨。
除了惩罚普罗米修斯,宙斯也不放过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墨透斯(Epimetheus)。宙斯派潘多拉(Pandora)会见厄庇墨透斯,当他们相见的时候,潘多拉向厄庇墨透斯献上了一份宙斯送来的厚礼,尽管普罗米修斯已经警告过弟弟,厄庇墨透斯仍接受了礼物。潘多拉传送的东西是一个美丽的容器,宙斯告诉她,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要打开它。但在好奇心驱使下,潘多拉终归打开了礼物,原来这容器收藏了所有恶魔和精灵,他们逃脱之后便在世界各地散播,为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潘多拉赶紧关闭容器,结果只有一个精灵没有逃脱,他就是"希望"。换句话说,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只有痛苦,而没有任何希望。潘多拉害怕宙斯会发怒,但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宙斯当然没有惩罚潘多拉,因为他知道这必会发生,他只是利用潘多拉去搞砸人类。其后"潘多拉的盒子"变成一个成语,意思是所有邪恶和麻烦都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宙斯是一个怎么样的神?这个神不希望见到人类文明的进步,于是用潘多拉的盒子令世界陷入困境,而普罗米修斯永远受苦,他的所谓罪恶是为了帮助人类。虽然圣经也说上帝用灾难来惩罚人类,但好像苏美尔神话一般,潘多拉盒子的故事也没有道德教训。所有恶魔进入了世界,不是因为人类做错任何事,而是因为宙斯不喜欢人类用火发展文明。
结语
恩利尔和宙斯对人类没有好感,在恩利尔眼中,人类只是可供消耗的仆人,宙斯则想永远保住自己的霸权和独裁。也许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心态,在国王和贵族的眼里,人民是奴仆,统治阶级必须永远令仆人无知和卑微。许多人说,圣经神话仅仅是古代的许多神话传奇之一,但是,为什么圣经在许多方面却如此鲜明而独特呢?在苏美尔和希腊神话中,我们看不到"人类是按神的形象所创造","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等说法。事实上,圣经的这些概念已经成为西方道德准则的基础,如果人类只是物质、高级的动物、复杂的机器,使用人类和使用工具又有什么分别?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应该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呢?最终极的理由是:人类有不可剥夺的人权和尊严,因为我们具有神的形象!
作者简介
余创豪是美国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教育心理学博士及哲学博士,现任 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心理学系副教授和大学统计顾问,其研究范围包括心理测量,跨文化比较,宗教心理学,量化分析之哲学基础,先后发表了七十多篇学术论文和多本学术著作,如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Causal inferences and abductive reas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