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興起並愈見普及
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國民對外接觸頻繁,也促使互聯網絡的發展一日千里。中國的互聯網絡在1994年開始興起,經過10年快速的發展,已見規模,應用趨向多元化,成為有效率的交流工具及媒體。在中國內地這片廣大的福音禾場上,網絡事工也隨之而興旺起來。
根據7月剛發表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今年6月底,中國內地互聯網用户已達1億3百萬(佔全國人口不足8%),其中有超過5,300萬是寬頻使用者,全國上網電腦達到4,560萬台,網站數目接近67.7萬。相比1997年,上網人數增長多於150倍,萬維網站數目增加了多於450倍。短短10年間,中國網民人數有如此快速的增長,更成為繼美國之後擁有最多網民的國家。有專家預測,中國未來將會成為互聯網第一大國。
重要的網絡事工
網絡這種新媒體,正成為文字事工的一個自然延伸。它能突破地域的限制,瞬間把福音和牧養的信息傳到不同地區,成為神話語出口的新管道。中國幅員廣大,傳道同工人數有限,牧養工作仍很缺乏。互聯網絡上信仰資源的自由分享彌補了這個缺欠,它能透過有限的資源,接觸眾多羣眾,廣傳福音,擴大牧養範圍。
現今,內地本土基督教網站的類型及重點各有不同,有些是福音資料性(包括福音電影),如「福音影視城」、「活水網」等;有些則是基督教資料站,集合各類資料(如查經、詩歌、專題介紹、書籍及網上討論區等),並側重負責文化使命,關註文化問題,如「信仰之門」;另有一些則關注內地教會的神學建造,如「基督教神州網」。有些網站更設網刊,定期與讀者交流,傳遞異象。此外,內地的基督教網站開始轉型,從個人網站轉向專業網站,網站的定位逐漸明確,技術更趨完善,互動性提高,內容更新速度加快,實在令人鼓舞!
教會以外的傳道、牧養和裝備
內地很多信徒渴慕更認識主及祂的話語,城市信徒能上網瀏覽不同的網站,他們尋找聖經資料,聽專題講道,自習聖經,並下載有用的資料自用及傳阅,得到教會以外的牧養和裝備。本會的「培訓站」(www.cctraining.org)也上載了不少福音、栽培及培訓的簡體版材料,供肢體下載使用。有些大學生自行組成查經班,但缺乏屬靈書籍阅讀,於是透過電郵向外索取書籍來一同學習;更有一位姊妹在網絡上與事奉人員提及她要離婚的事,感謝主讓這位同工以聖經的原則,並有智慧地勸她放棄這個念頭,她就是這樣通過互聯網絡得到遠方肢體的輔導與幫助。此外,還有一些有負擔傳福音的肢體充當「網上牧者」,在不同網站的討論區與網友討論基督教信仰的問題,藉此把福音傳開,也牧養初信者。主正在使用網絡這管道作成祂的工!
網絡事工的挑戰
內地的網絡事工剛剛起步,仍有各方面的不足之處。首先是缺乏事奉人員,現正參與事工的大多是非專業傳道人,缺乏所需的真理裝備,同工間的配搭也有待改進。另一方面,網站仍缺乏遠象及定位,資源重複。此外,內地的基督教網站的瀏覽者多是信徒,缺少未信羣體。事奉人員需要朝向這方面摸索,制定合適的傳福音計劃,吸引未信者認識信仰。網絡事工實在需要結合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尋求適合的福音切入點,主動走進社會,影響這個社會的文化潮流。
互聯網絡實在是一處廣闊的天地,願主賜下更多資源,讓同工突破事工的困難,開拓傳道與牧養的空間。願主差遣工人,到這片土地撒種,栽種與收割,為主得著更多「網上的未得之民」。
-
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儒家君子」與「基督信徒」的跨界對談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
-
特朗普政府推動宗教自由新舉措: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葛福臨受任委員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5月1日「全國祈禱日」活動上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佈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旨在強化美國公民宗教自由的憲法保障。在被任命的13位委員中,華人基督徒熟知的福音派領袖葛福臨(Franklin Graham)也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