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堂搬到家裡!評温州三江堂強拆事件

sanjiangChurch.
被温州地方政府強制拆除的三江大教堂。(圖:網絡截屏)
素有中國「耶路撒冷」之稱的浙江省温州市教堂及十字架強拆風波震動全球,三江大教堂一夜倒塌令很多人哀哭,同情與反思的輿論不絕於耳。在一片哀歎的哭泣和悄然的惋惜聲中,很多人不禁疑問:站在十字路口的温州乃至大陸教會的未來何去何從?

關於温州三江堂事件的報導與評論很多。為何當地政府強拆教堂?大陸很多網友以當事教會信徒或知情者的名義對外釋放內幕消息。另一方面,政府透過官媒給出的理由無法解決所有疑問。

雙方都承認的事實:三江教堂確實違章;這也成為政府實施強拆的藉口。但是三江教會方面指「違建」背後有隱情,應被理解和同情。人權律師認為當地政府有失職之處,處理違章教堂過於粗暴。

筆者無意參與這場討論當中,但更加關心温州乃至中國教會的未來。相信絕大多數基督徒都同意:上帝既然允许三江堂事件發生,必有祂的旨意;而且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高大輝煌的三江大教堂被夷為平地無疑令信徒痛心疾首, 但從中國教會的歷史可以知道逼迫不能消滅基督徒,反而促使教會的復興。在試煉面前,基督徒深刻的自我反省是必要的;相信危機之後必有轉機,因為上帝在掌權。

BBC中國總編Carrie Gracie評論説,温州很多基督徒是私營企業家,他們把在市場中競爭意識帶入教會,以至在建造教堂時出現攀比風,想把自己的教堂建得最大,造成樹大招風的隱患。

另有温州傳道人承認當地確實存在建堂攀比之風,但福音工作未獲得同等力量的投入,不禁提出質疑——盖教堂的真實動機是為了榮耀神,還是另有私心?

當然,無論背後動機如何,政府強拆教堂的粗暴行為令人遺憾,也很深傷害了基督徒的感情。但三江堂悲劇不能僅停留於眼泪與抗爭,基督徒也要自我省察,或许可以迎來海闊天空。

筆者在紐約史德頓島開創家教會十餘年,多次分享從傳統教會轉入家教會的心聲。但當筆者鑒於大陸目前無論是三自教會或家庭教會受傳統教會模式影響愈來愈深時,便在基督日報發表文章《淺析在中國大陸發展家教會模式的必要性》,值得一讀。

筆者在文章指出「中國家庭教會一直在受管制的情況下發展未嘗不是神的美意」,中國教會之所以在火的試煉中興旺絕對離不開家教會模式的因素。雖然主觀上有些不情願,但反促使中國教會在類似初代教會的模式下運作!

什麼是家教會?這有別於中國的家庭教會,正如過去筆者所言,大陸的家庭教會,雖有「家庭」之頭銜,但與初代教會盛行的家教會模式不同,而我在這裏所分享的家教會,正是回歸初代教會的模式。大陸的教會若要保持復興的火焰、承擔宣教大使命,就必須回歸到初代教會的家教會模式!

筆者在文章中逐一仔細分析道,無論是政治、經濟、牧者與教育資源、還是教會傳統來看,家教會在中國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説,中國是推行家教會運動最好的土壤。

但因為一些原因,家庭教會尤其城市家庭教會開始走傳統教會(神職人員+禮拜堂)路線,甚至熱衷籌款建堂,而三自教會則一直秉承傳統教會模式。

傳統教會模式在西方國家被證明進入了死路,弊端顯露無遺,分化福音工作的力量,拖累宣教事工的發展。面對緊迫的福音遍傳之挑戰,傳統教會模式不僅很難打開局面,反倒成為包袱。

反觀浙江目前的局勢,信徒猶如站在十字路口,很多人反思,留守三自教會,或是選擇非官方背景的家庭教會。但筆者認為浙江乃至中國的基督徒仍面臨另外一種的抉擇:即傳統教會模式與家教會模式的抉擇。

現在浙江政教關係緊張,大陸的宗教信仰環境未來走向很難把握。雖然家教會模式並非絕對百分百塑造安全、穩定的環境,但無意可以將外在壓力降至最低,這一點值得大陸弟兄姊妹深思。筆者也不禁要問:面對複雜、變幻莫測的未來局勢,我們究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抗爭?還是傳福音和造就信徒上?若是後者,筆者認為家教會模式乃是最理想的選擇。

總而言之,中國家庭教會若要突破各樣的挑戰,就必須先冷靜下來,回歸聖經,從初代教會的模式中尋求答案。沒有了宏偉的大教堂,信徒可以在家中敬拜主、拓殖發展,不必為此感到虧欠主,因為神不住人所造的殿宇,更何況新約的耶路撒冷教會就是採用家教會模式。人可以拆毀教堂,卻無法拆毀基督徒的信仰。中國教會的復興不是因為教堂盖得有多大多高,而是信徒對上帝的信心;在大逼迫下,家庭聚會幫助信徒保守了信仰;如今面對新的試煉,倘若信徒依然持守信心,必再迎來新的復興。

盼有心的弟兄姊妹能研讀《淺析在中國大陸發展家教會模式的必要性》,求神感動大家認識初代教會盛行的家教會理念,一起把教堂搬到家裡,讓家變成教會,讓家教會遍地開花,結出福音的果實。

作者楊彰興為北美華人家教會先行者、紐約史德頓島家教會創辦人

相關文章
回歸初代教會的模式:改變世界從家庭開始(一)(二)(三)(四)
專訪楊彰興醫師:家教會常見問題解答(一)(二)(三)(四)
從耶穌基督看「全人的奉獻」
從聽道到行道:史島家教會打造全新信息分享模式
以父母的心腸來牧養:漫談史島家教會獨具一格的家長制度
效法耶穌基督學作「簡單的基督徒」
恆久操練信、望、愛 讓天國臨到我們心裏
淺析在中國大陸發展家教會模式的必要性
傳統教會與家教會的抉擇
從林書豪熱反思打破傳統傳福音模式必要性
反思水晶大教堂破產事件:建堂?植堂?殖堂?
楊彰興對談曾保羅:家教會關乎宣教大使命的成敗
像主那樣受苦:通向天國的階梯
楊彰興:林書豪的魚和熊掌能兼得!
「無錢無權」家教會——不讓趙鏞基案重演
楊彰興:歸本溯源的家教會之再思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