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圣经公会6月24日主办"基督信仰的六堂课:新常态下的基督徒见证"讲座,中国神学研究院神学科教授雷竞业博士分析狮子山精神的由来,并勉励港人在新常态下安身立命。
香港二三代人的狮子山精神
新常态意味有旧常态,雷竞业分析旧常态与香港教会的关系,50、60年代教会派米开办天台学校;70年代掀起关社认祖孕育出突破事工、工福、学生福音团;80、90年代面对香港回归中国,教会发起《信念书》、回归祈祷会、背诵圣经,是为迎接新常态的行动,回归头十年香港度过蜜月期。
世代问题,雷竞业引用吕大乐分析社会两极,提出香港四代人论述。第一代:50、60年代由大陆逃难下来;第二代:战后在香港出世;第三代:60代初到80年代出生。第二三代香港人自觉一手建立香港,这些年代的人流著狮子山下的精神;第四五代香港人却看到社会问题丛生。
今天社会分裂源于代沟问题,不是用道德角度来审判,而是了解不同年代香港人走过的路,没有对与错,只是每一代人从成长经验看香港和身分。教会时常探讨年青人流失原因,其实要多了解年轻一代人的身分,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讨论到何为社会公义。
新常态下安身立命
新常态意指香港与国内接轨,香港教会与信徒处于转接的状态,同样面对适应的挑战,包括对权威的尊重、讲辈份文化等。圣经怎样说?耶利米书29章5至7节,先知耶利米写给被掳到巴比伦城的犹太人,劝他们好好生活,借古喻今基督徒为香港这城祈祷,作建设性的事情。
雷竞业勉励香港人安身立命,怀念、感恩、再上路;反思今天人与物的珍宝,继续珍惜;建立社群代替指责;建立身心社灵的生活,因团体生活给人力量继续活下去。
至于教会在新常态下有何机遇与挑战?移民潮人才流失教会思考反璞归真,疫情下除了派物资,露宿者更需要被了解和关心。个人方面装备神学与历史,对意识型态和价值观慎思明辨,基督徒在职场紧守岗位,有位置才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