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陸克文於16日在首都堪培拉發表講話,向被送往澳洲的英國兒童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深表歉意。
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間,約有七千名英國出生貧窮的兒童被教會和慈善機構以「兒童移民項目」的名義船運至澳洲。這些兒童中最小的年僅三歲,被視為是輸送到澳洲的「優良白種」,並承諾他們在澳洲可以開始更好的人生。可是事與願違,這些孩子最後淪為在肉體和精神被虐待的對象。
澳洲總理陸克文在議會大樓向一千名受害者表達深切的歉意。他説,「我們今天共聚一堂是為了代表國家表示歉意。被遺忘的澳洲人,和那些被迫送往我們國土的孩子們,我們對不起你們。」
「你們從小就被迫離開父母,在澳洲一些機構當中受盡虐待,我們為你們在身體上,感情上所受到的冷漠,和缺乏愛和呵護表示歉意。」
「抱歉讓你們失去了童年,讓你們的童年在苦澀的專制的地方渡過,你們的名字被號碼取代,按著刻板的常規生活,更被重覆的奴僕式苦力奪取學習的樂趣。」
超過三個半世紀,共約有十五萬兒童被船運至澳洲,加拿大和其他殖民地國家。被送往澳洲的兒童被告知他們的父母已經離世,並在兒童中心和孤兒院被領走,而遠在英國的親生父母則以為他們的孩子在英國被領養了。
陸克文説他希望這次的道歉能成為「國家歷史的轉折點」。他説,「事實上,這是一段醜陋的歷史,魔鬼的工作。」
另一方面,英國政府週日已經確定首相戈登·布朗將在新年發表對兒童移民項目的道歉。
羅馬天主教已早在2001年發表對馬耳他兒童移民的公開道歉,包括在學校被強姦、鞭打和作奴隸的兒童。約一千名英國和三百名馬耳他兒童在三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被送往澳洲天主教學校。教會承認此項目導致许多孩子背受痛苦和流離失所。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