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界媒體缺時代把脈? 梁永泰博士專訪:述説中國故事打破敵對

教界媒體缺時代把脈? 梁永泰博士:述説中國故事打破敵我對壘
教界媒體缺時代把脈? 梁永泰博士:述説中國故事打破敵我對壘

《資深青少年工作者、前突破機構總幹事梁永泰博士 專訪系列 三之三》

在社會動盪敵我分化的香港,教會媒體除了傳遞資訊分析時事,還擔當甚麼角色?資深青少年工作者、前突破機構總幹事、現為恩光書院院長梁永泰博士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教界媒體具有五種角色,並鼓勵教會走出自保心態,述説中國故事來打破敵我對壘之分。

記者:在反送中的運動上,您認為教界的媒體包括教會報刊、網站的表現如何?

梁永泰博士:在動盪的社會,媒體扮演幾個角色。

第一:「資訊」,用來傳遞最新消息。第二:「醒覺」,讓人知道根本的轉變是什麼,特區政府經過《逃犯條例》修訂事件,在大是大非的議題需要足夠的諮詢,警察不可能長期在前線做磨心,政府需要與市民打好關係。第三:「中港不是矛盾」,不單是隸屬的關係,中央政府不可以只説擁有最終解釋權,便事事關心,必須信任香港人有不同聲音發聲權。第四:「集體醫治」,媒體在大是大非時代帶來集體的哀傷和醫治的作用,教會透過詩歌就是一種例子。第五:「平台」,媒體是一個平台給我們抒發感情,包括憤怒、異見,對話也需要平台。

教會的媒體在表現上可多作為。例如邀請政府人員、港澳辦官員、年青人、不同黨派、論政團體、外國領事館人員組成七人代表,論政治議題,不只侷限在藍營或黃營。

教會除舉辦祈禱會和分享會,可以另類媒介傳遞對社會信念,例如創作詩歌、戲劇舞蹈、藝術展,舉辦「惡夢展覽」青年人在此表達他們的想像,媒體創作可以有無限的想像。電影《十年》就是好的例子帶領社會預感危機。説到詩歌,現時基督徒的詩歌貶值只剩下敬拜詩,敬拜只是其中一類,基督徒在大眾媒介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又被人政治化。

因此教會媒體可多創意和創作,這些都沒有政治代價何樂而不為?

此外,教會媒體也要多述説中國的故事,還有美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世界的故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掙扎與神學反思。

記者:中國故事包括哪些範疇呢?

梁永泰博士:中國故事有三方面可以述説。

第一,古老的文化。今天中國面對現代社會,如何從昔日的文明、古代文化適應現代,本身已是一個很大的議題。

第二,從貧窮觀點切入。中國從一窮二白、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直至今天,50年完成脱貧、脱盲是很大工程,教會媒體除了批判,亦要給予正面報道。

第三,中國怎樣在世上有説話權。不單是經濟,中國怎樣在世界上表現其文化,例如中國小説,研究作家莫言、高行健的小説很有價值,這方面可以多作報道。

香港教會的文化比較偏頗,圍繞著政治宗教打壓,或是靠邊站不發聲,很少在批判中有欣賞、接納中有警惕。香港教會的文化很兩極:自高和自卑,處於敵我之分。

記者:教會媒體如何幫助教會發聲將和解帶到社會?

梁永泰博士:不要一步到位大和解,舊約也有暴力和戰爭,不要假設某一些政治形態就是屬於基督,某些就不是。媒體要給人多元發聲的空間,不一定開始就説和解、和平、和諧,可以將不同聲音並存嗎?七版報紙七種不同聲音平排,對一件事情發聲,在復和之前需要給人有充分的發言機會。

還要了解各人的悲傷給予認同,給他們盼望,這盼望是在基督裡面,也是我們共同的努力。

對年青人要正面,對建制要有憐恤之心、對警察要透視內心,警察不是擁有絕對權力,他們的內心都真空虛脱的。

專訪第一部分:香港亂局教會回應乏力 資深青年工作者梁永泰博士:是時候長大了! 

專訪第二部分:年青人末路狂奔 梁永泰博士專訪:站在未來知識救國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