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彼得、使徒保罗之死 圣经学者分析传统3版本

门徒彼得、使徒保罗之死15个不同版本
门徒彼得、使徒保罗之死15个不同版本

门徒彼得、使徒保罗之死是基督教历史悬谜,圣经研究学者分析传统有3个版本,认为彼得倒钉十字架是"象征地亲吻耶稣的脚",保罗可能被斩首。

纵合《基督邮报》与《圣经与考古》(IOWA)引述爱荷华大学圣经研究讲师乔丹·史密斯的研究,关于彼得和保罗死亡记载都是圣经以外的来源,许多细节却又互相矛盾,包括死亡日期和地点。

彼得和保罗之死有15个不同版本:4个是彼得、5个是保罗、6个是彼得和保罗,都是在6六世纪写成。

彼得和保罗之死,传统有3个版本:

根据传统说法,彼得和保罗的死因传统有3个版本。

版本一:两位使徒都在公元64年被处决,源于当年正值基督徒遭受迫害,尼禄王将罗马大火归咎于基督徒。

版本二:彼得被倒钉在十字架上,因为觉得自己不会配像耶稣那样被钉在十字架。

版本三:保罗被斩首,因为罗马公民不能被钉在十字架上。

史密斯分析第一个版本,尼禄王将大火归咎于基督徒的想法不可能,因为当时基督徒群体仍属少数,甚至没有人听过这个团体。根据公元112年古罗马作家普林尼(Pliny)与图拉真皇帝通讯,说到遇到一个"一无所知的团体,这个团体被称为基督徒"。图拉真皇帝的回复也表示,从没有听过这个团体。

因此,公元64年尼禄王指责基督徒在罗马放火是不可能的,因这原因将彼得和保罗处死也不成立。直到6世纪使徒之长谢蒙基法的历史,才得知彼得要求倒钉十字架是为了死时"象征地亲吻耶稣的脚"。

使徒之死与21世纪基督徒关系

至于保罗之死,使徒行传20章9节记载:"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史密斯分析尼碌王发现在罗马仍然有很多基督徒传耶稣基督复活的信息,因此下令逮捕基督徒,由于保罗属于罗马公民不可能被钉在十字架上,将他斩首。

史密斯表示,另一个可能是福音书的作者都已经终老离世,彼得和保罗的死最终无人知晓。

使徒之死与21世纪的基督徒有何关系?达拉斯神学院新约研究高级研究教授达雷尔博克(Darrell Bock)认为,使徒将一生奉献给基督,献出生命以至于死,借此表明了这些使徒的谦卑和终于基督的生命。

  • 印尼Arise领袖高峰会启动 呼吁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印尼Arise领袖高峰会启动 呼吁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为期四天、旨在动员亚洲新一代基督徒领袖投身普世宣教的"Arise领袖高峰会"(Arise Leadership Summit)于周一在印尼开幕。开幕式以多彩的文化庆典、敬拜,以及以"亚洲兴起为宣教力量"为主题的专题演讲拉开序幕。

  • 从圣经看21世纪门训契机 牧者吁华人教会培育在地宣教力量

    在近日举行的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上,于宏洁牧师向与会牧者发出呼吁:华人教会应当把握门徒培训与属灵传承的契机,让下一代信徒成为在地的跨文化宣教士。

  • 唐崇荣牧师北美告别音乐之旅:一生使命 终极献礼

    两年前(2023年),83岁的唐崇荣牧师在美国举行他最后一次告别福音布道会,并许下承诺:若再踏上美国土地,必将携印尼音乐家同行。2025年7月,从印尼腹地到日本东京,再横跨北美大陆,这一承诺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圆满实现。

  • 使命营商推动者分享:营商宣教缔造机会 福音转化得著社区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办的"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上,资深商界人士叶青华分享了商业与宣教的结合之道。拥有30年跨国营商经验的他,曾在中国香港、比利时、日本和美国等地工作,深入探讨了商业活动在神国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对宣教的影响。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