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講座:思覺失調增加暴力風險?精神病解密

明光社講座:思覺失調增加暴力風險?精神病解密
明光社講座:思覺失調增加暴力風險?精神病解密

香港上月接連發生精神病者斬人事件,明光社7月20日舉辦講座「精神病解密」,東區醫院精神科醫生鍾沛然解釋思覺失調會否增加暴力風險,並引用美國一項研究宗教信仰能夠幫助心理困擾人士。

思覺失調增加暴力風險?

鍾沛然醫生分析各類精神病及成因,杏仁核處理情緒控制;神經牀傳送感官訊息到大腦,影響人的言語行為思考;海馬體處理記憶,長期抑鬱患者海馬體會委縮。遺傳基因影響腦部的血清素、多巴胺、皮質醇;外在環境增加抑鬱症病發,例如中風、壓力、類固醇藥物。

抑鬱症狀包括:持續兩星期以上經常情緒低落、過份悲觀、自責、失去自信、萌生自殺念頭、失眠、胃口轉差。

焦慮症經常擔心、經常心跳手震;驚恐症嚴重的心跳、手震、頭暈、呼吸困難。思覺失調全港每年有700新症,症狀有妄受迫害、聽到別人責罵。延遲醫治腦部受損影響邏輯思考自治能力。

家人發現對方情緒改變、怪異行為或奇怪想法,宜勸喻看醫生,從關心入手避免責備,瞭解患者感受和恐懼,家人主動尋找專業意見。

社會普遍認為思覺失調增加暴力風險,根據2021年JAMA Psychiatry研究確實會增加風險,但總括來説相對普羅大眾風險只是輕微增加,然而思覺失調患者如果濫藥酗酒、經常有暴力行為便增加風險,只要及早求醫病情很快康復。

調查:祈禱、讀聖經減少情緒困擾

鍾醫生強調,健康的家庭生活、社交圈子,將時間放在家和朋友身上來得重要,有信仰的病人教會弟兄支持、團契小組生活很重要,幫助病者重新安排人生目標。接受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適用於焦慮症、驚恐症、社交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創傷後遺症,結合藥物治療相輔相成。

他引用美國一項研究,洛杉磯13個省、406位精神病患者填寫問卷,發現超過8成受訪者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能夠幫助他們處理日常困難和心理困擾,祈禱和讀聖經減少情緒嚴重性,以及精神病患導致的工作社交能力。

調查亦發現,病癥越嚴重的病人越尋求信仰支持,祈禱佔59%,其他是參與聚會、敬拜神、默想、讀聖經,跟牧師會面只佔15%,反映精神病患者心路歷程,不想透露自己的情況,自行尋找方法。

根據LifeWay2014年調查,教會面對精神病患者的反應:18%病人與教會斷絕聯繫、53%認為教會關心他們、67%恆常返教會的病人認為教會是關心他們的地方、75%患者家人也認為教會能夠提供支持。

精神健康急救 評估暴力行為風險

對於怎樣進行精神健康急救,香港心理衞生會首席企業培訓顧問黃廷儼提出5項重點:1. 接觸當事人評估協助處理危機;2. 非批判性聆聽和溝通;3. 給予當事人支持提供資料;4. 鼓勵當事人尋求合適專業援助;5. 鼓勵尋求其他支援。

他指出,評估暴力行為風險留意注意,對方有否出現幻覺、妄想症狀、濫藥酗酒,或眼神不友善、暴躁、過往有否暴力紀錄,這些都需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