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會之一] 蔡麗貞:要學會放手 教養下一代交託神
蔡博士首先介紹了經文的故事背景。當時以色列行世襲的祭司制,此制度令百姓的向心力增強,但與此同時因為信仰無法遺傳,令襲製出現無可避免的問題。
哈拿兒子撒母耳、以利兩個兒子的強烈對比
撒母耳記上甫開始便記錄了以利的兩個兒子踐踏以利兩個兒子踐踏了祭司的職份,與此同時他們的墮落與哈拿的兒子撒母兒的長進造成很尖鋭的刻劃。
撒母耳是哈拿向耶和華求來的兒子,她信守諾言讓撒母耳終身歸耶和華,因此無法親自撫養、亦無法親自教育孩子。但她每年為小撒母耳縫製外袍表示對兒子的貼身照顧及支持他在聖殿的事奉,同時亦表達她向耶和華敬虔的心。
反觀以利,他縱容兩個兒子,及至年老時看到兒子的惡形惡相已無法管教。根據摩西的律法,祭物的前腿、兩腮及脾胃要留給祭司,但以利兒子的僕人主動用叉子插他們垂涎的部份,甚至急不及待烤生肉來吃,如此強搶非他之份令他們受該受之懲罰,更甚者他們與聖殿門前的婦人苟合。
以利知道後他對兒子的神學論調仍空乏無力。即使神曾差神人傳達對以利的審判,但他尊重兒子過於尊重神,因此他的祭司職份在家中被除去,即使接到神死亡之牌,但以利仍然無能,未嚴厲管教兒子,以致神的言語稀少。
神透過小撒母耳發出最後通告,透過此黃毛小子撒母耳轉告對他的恩師及監護人的咒詛及懲罰,對撒母耳來説,他要相當地勇氣及誠實才能將神殘酷的啟示及預言出口。這特質亦令他將取代以利成為以色列的君王的國師。但撒母耳對兩個兒子亦同樣疏於管教,他雖未有涉及兒子的弊病,但亦難辭其疚。
掃羅與大衞的下一代
説到這裡,蔡博士引台灣一位著名企業家的話,説企業家若不送到外面要接掌家裡的企業很難。因為在家中養尊處優,亦少面對挑戰,容易將優厚條件視為理所當然,缺乏營辦企業所需的膽色,難以掌舵事業。她總結得出上一代的興旺不能保證下一代表現,先祖的屬靈素質亦不能傳遞給子孫,因此每一代都要獨自向神委身。
蔡博士又引回到以色列的兩個王族的滄桑歷史。掃羅的下一代以乎出淤泥而不染,兒子約拿單及女兒米甲鍾愛大衞,他們的情懷讓他們越過狹隘的家族王業,似乎掃羅的粗暴失控未有影響兒女;反觀大衞在家教上無能,兒子暗嫩強暴大衞的女兒他瑪,但大衞知悉兒子犯亂倫之罪後,只能生氣,對兒子惡行並未有任何管教,因他自己亦犯下同樣的罪—強姦拔示巴。由見可見家長自己無能力示範好榜樣就無臉管教兒子了。後來押沙龍之死令大衞特別楫飽A因他至少有幾十年光陰可教育兒子,但他白白浪費了機會,至終到無可挽回的田地。
屬靈素質會否傳遞給兒女?
上帝給的人的恩典是團體性,同時亦是個人性的。蔡博士指出基督化的家庭裡固然有很多糾正孩子的弁遄A例如父母敬虔的榜樣,但信仰單靠「祖蔭」並不足夠。她引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的論點認為每個民族會傳遞特性,但亦有例外,甚至乎平民中亦可有貴族氣質,資產階級亦有平民氣質的人。作為貴族的具有不甘降低身份的傲氣,即使貴族只是小撮人,他們的存在對別人是一種約束和榜樣。
父母的信仰質素會否遺傳給兒女呢﹖蔡博士指出奧古斯丁對此持悲觀想法,認為孩子不會承傳好的素質,但罪卻會流傳統下一代;而另一位被定為異端的神學家卻對人性過於樂觀,他認為每個孩子的靈魂是上帝創造,具真善美的本性,加上後天的教育更會趨善避惡。
到底人的靈魂是上帝獨立獨創還是遺傳父母呢﹖教會對嬰兒洗禮看法反映此爭論。蔡博士表示華人教會對嬰孩洗陌生甚至反感,認為一個人先經過聽道、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的過程才能受洗,但嬰孩不具備這些能力,因此只接受基督徒第二或第三代的孩子進行嬰兒洗,並強調父母的責任。除此以外施洗嬰孩洗的教會會有堅振禮配套,亦即受嬰孩洗的一代亦要面對與神的關係。
她又提到基督徒父母經常在焦慮中,擔心兒女長大後不上教會。美國牧師的兒女信仰流失率甚高,美國南加州一小組發表研究報告,表示青少年時期參加教會過生活的人們長大後有六成不再上教會;2008年《商業週刊》一文章講到遺傳基因扮演的影響力超過父母的管教。她分析此説較接近奧古斯丁的遺傳説,更令人對基督教教育更悲觀。
父母要學習將兒女放手交託神
蔡博士認為如基督徒父母無法掌握兒子的管教而沮喪的話,應體會神的心情。神揀選的以色列人、包括所揀選的君王掃羅和大衞都有無法受教之處。父母既無能力掌控兒子的選擇,因此父母恐怕要學習放手。
她表示自己是家族中信仰第一代的信徒,返教會有時會被父母禁止,信仰要經過抗爭才得到,因此深刻地經歷上帝的恩典是,她認為這是第一代基督徒的優勢。而第二代直接被父母帶返崇拜,對信仰的認真度有一定落差,但亦要嘗試接受他們,並將他們交託給神。
蔡博士提到她的一個外甥不愛讀書,工作又不穩定。但他是第二代信徒,對信仰較認真,他最後一份工作在教會做幹事,居然沒有被牧師趕走,令人嘖嘖稱奇。但蔡博士坦言作為長輩難免用世上眼光看他,總希望他有一技之長,或再在學習上進深,對此耿耿於懷。但一齣電影令她學習到放手,對缺乏專業、沒定向的年青人給予接納。她説:「讓我安心的是,外甥是上帝的兒子,只要他活得踏實並有樂意助人的心,就值得感恩,或野L有一天找到自己的天空,就能展翅傲翔。」
她比喻像著名成人童話《小王子》,當世界各行各業的人都營役地追求名利事業時,只有小王子身旁的玫瑰花願意陪伴在側。她認為與神與人建立關係最為重要:「一個人是否能成為某些人生命中不可缺少、或意義深長的成員﹖人的價值不在於名成利就,在於是否被神紀念;一個人更重要的是是否被家人朋友記念﹖是否影響了他人的生命﹖是否那朵獨一無二的玫瑰花,有不甘降低身份的氣質,讓人不忽視、且尊重自己的存在﹖」
她表示自己她願意向下一代放手,等候神在第二代身上的作為,並最後為下一代禱告:「天父上帝,願我與我家都來事奉耶和華。感謝你讓我們這一代能經歷你的大能與作為,感謝神讓我們在生命中遇見你,願下一代孩子能承繼信仰傳統,能回應你、被你改變,願意跟從你、服侍你。禱告奉主名求,阿門。」
相關新聞:
[研經會之二] 蔡麗貞:「約櫃流浪記」vs「耶穌受難記」
[研經會之三] 蔡麗貞博士:約櫃再顯神威!
[研經會之四] 蔡麗貞博士:英雄何竟仆倒!
[研經會之五] 蔡麗貞博士:成為靈裡健康的「恩典之子」
[研經會之六] 蔡麗貞博士:愛情果如死之堅強﹖
[研經會之七] 蔡麗貞博士:最令大衞心悦誠服的女人—亞比該
[研經會之八] 蔡麗貞:以父之名—宗教與政治界線
[研經會之九] 蔡麗貞:驚爆七日—基督受難前的權力交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