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常被当成爱国主义的典范,广受表扬。实际上,文天祥本人有浓厚的宗教情结,一般学者把他归入道教人士之列。但在宋元时期,道教、佛教、景教、摩尼教常常混在一起,难以分解,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甚为薄弱。
文天祥的家乡是江西吉州吉水,宋元时期为著名的陶瓷手工业中心,一些瓷器上有明显的西域特征。例如以上几件瓷器的纹样,和12世纪前后西亚所产玻璃器上面的纹样非常接近。
那么,文天祥是否曾受到西域宗教的影响?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江西庐陵(今吉安市)是联系岭南和中原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常在此歇息。西域宗教在这里传播,是完全可能的 。
病得医治的经历
文天祥极富宗教情怀。他在《感兴二首》中说:"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敛便神仙。"年轻时他有一次病重,梦中被召至天庭,天帝赦免了他,梦醒后大病立愈。为此他写了一首诗。《病甚,梦召至帝所获宥,觉而顿愈,遂赋》
卧听风雷叱,天官赦小臣。
平生无害物,不死复为人。
道德门庭远,君亲念虑新。
自怜蝼蚁辈,岂意动苍旻!
此处的"天官",又名"左相",在道教文献中掌管生死簿。《老子化胡经》收录《太上老君哀歌七首》,其中一首讲,刘仲伯死后,"左相"让他复活:
吾告时世人,修道宜殷勤。
恩亦不虚生,神明必报人。
昔有刘仲伯,精诚于道门,
劝恶使从善,岁会集群贤,
香火日夜勤,亦能感仓天。
命尽应当死,众神与表天。
三魂飞扬澌,七魄入死星。
右神削死籍,左神著生名。
伺命来极济,左相踏地嗔。
普告二十狱,柭出仲伯身。
三魂还复流,七魄还入身,
血脉还运转,百节方更坚。
面目更端严,肉骨更解明,
死卧三七日,寝尸还更生。
主题句中,"恩亦不虚生,神明必报人",意思是神的恩典不是空话,神要根据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所以,人要努力行善。接著便以刘仲伯的故事来说明。刘仲伯修道殷勤,叫人离恶行善,招待远人。他死的时候,天使(众神)就把这件事报告上天。他们将刘仲伯的名字放回生命册上,但是伺命(掌管寿命者)非要寻索他的姓名,这时"左相"生气了,给地狱下令,要救出刘仲伯;他死后二十一天,终于复活。这故事和《圣经》中拉撒路的故事类似。在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皇帝将一切权柄都赐给左相,大丞相拥有至高无上的权柄,这和耶稣基督宣告的"天上地下的权柄都赐给我了"的意义可谓等价。
文天祥的经历和刘仲伯的故事基本类似。 "天官"看到他没有什么大罪恶,就让他从死亡中回来;他好像经历了复活一般。他感慨地说 ,自己好像蚂蚁一样微小,但是上帝还顾念他。"道德门庭远,君亲念虑新","道德"一词,可以理解成自己的德行──自己所行的善像过眼烟云一般,越来越远;也可以理解成"道德经"──这本经书很重要,但是同人与上帝的关系比较,就不那么重要。"君亲"就是上帝,"念""虑"同义,全句的意思是,自己所行的善、所读的书,越来越成为陈年旧事,而自己和上帝的关系却是不断更新。全诗最末一句,给出了生命不断更新的原因:神顾念我这蝼蚁般卑微的人。神的垂怜是病得医治的原因,也是追求生命更新的动力。这一句无疑等价于《圣经》的金句"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诗篇8:4)
有担当的和平主义者
大家普遍以为,文天祥是宋朝的孤臣孽子,甘愿为大宋江山社稷殉葬。但这乃是错觉,事实并非如此。且看他对 厓 山海战的反应。南宋祥兴二年(己卯年,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广东省江门市)展开历时二十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战船二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二月癸未初六(公历3月19日),丞相陆秀夫背著年仅9岁的皇帝赵昺,蹈海殉国,赵宋王朝灭亡。
在此之前,文天祥已在海丰被俘,拘禁在元军船舰上,他目睹宋军大败,看见很多死节之臣,但是他并没有投海自尽。他作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悼念: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楔耳。
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出师三年劳且苦,咫尺长安不得睹。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
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文天祥眼中的蒙古军队和南宋军队,不是逆胡与中华的区分,而是南人与北人的区分,是秦赵之分、楚汉之分。文天祥痛恨的"佞臣"是制造蒙古和南宋纠纷的人,是战争的制造者。最后杀死文天祥的,不是元世祖忽必烈,而是这群战争贩子。
次日,文天祥再作诗一首,题名《岁祝犁单阏,月赤奋若,日焉逢涒滩,遇异人指示,以大光明正法,于是死生脱然若遗矣,作五言八句》。此诗采用的是太岁纪年法,对应于干支纪年,则是己卯年(1279年)丑月甲申日。推算文天祥写这首诗的时间是二月初七,南宋君臣殉难的次日。
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
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
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
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
此诗序文中提到的异人,是蒙元军队中的宗教人士。考虑到蒙元军队中景教信徒颇多,此人或许是一位景教教士,大约相当于随军牧师一类人物。这人的话,让文天祥从极度的悲愤中顿然安静下来。他意识到,世间虚名毫无价值,真豪杰应当追求更高的境界,过一种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这就是"神仙立地成"。
谁杀死了文天祥?
清代大学者毕沅《敬题文文山先生遗像后》说:"黄冠遁世悲无地,白刃飞头毕此身。"指出文天祥的死因,委婉地陈述,他的死并非是因为故国之思,而是遭奸佞构陷。这里的"黄冠"意指道士。宋元时代,道教融合了景教、摩尼教等因素,因此所谓"黄冠",应是这一类宗教人士的统称。
文天祥本意并非要做死节之臣。他希望能远离官场,做个宗教人士,只在需要的时候为国家出谋献策,做个建设性的人。胡广《丞相传》提到: "积翁又合宋官谢昌元、程飞卿等十人谋,请释天祥为黄冠师 。"《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有一段记载:"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文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
战场上力竭被俘,可以理解,但是卖身投靠敌人,带领敌军来屠杀自己的同胞,就不对了。南宋的投降派领袖留梦炎,面对文天祥,心中惭楚A而生出害人之心,这才是文天祥被杀的真正原因。留梦炎和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都曾中状元,但是留梦炎人格极其猥琐,清代历史学家赵翼斥责他"猪狗不如"。卖国求荣的留梦炎等一伙人,以文天祥将会举兵叛乱为借口,威胁元世祖忽必烈,导致文天祥被杀的悲剧。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文天祥的亲属在蒙元的宫廷中继续发挥作用。
文天祥亲属的归宿
文天祥就义后,他的夫人随从月烈公主下嫁,服侍高唐王,他统管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 月烈公主是成吉思汗的曾孙女,祖父拖雷,父即元世祖忽必烈。《文天祥全集》卷十七《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有一段记载:"欧阳夫人被掳后,即到燕都,与二女皆留东宫,服道冠裳,日诵道经 。后随公主下嫁驸马高唐王,居大同路丰州栖真观。……明年,归故里。凡亲友馈遗,仍专收贮之。又明年正月,夫人曰:‘吾海上祸乱中,叩之神,只乞保庇,拟建灵宝醮筵以谢。……寓丰州,寻申前请,今得生还,拜神佛之赐。合以己所得馈遗,正月元夕酬道醮,……毕其心愿,即死瞑目矣。\'"
丰州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东18公里处,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汪古部族的核心活动地域。汪古部有悠久的景教(基督教)传统,元代曾经出了著名的文学家马祖常。
高唐王即元朝汪古部首领。汪古部为景教部族,墓葬在今河北沽源县 ,已经发掘出来。元代大同路丰州是汪古部族的聚居地,所谓的"栖真观", 就是一处景教寺院。
欧阳夫人被掳为奴,后随公主下嫁,服侍景教国王,也是一件幸事。公主所生王子,就是著名的阔里吉斯王,他为平定西北叛乱,力竭身死,深受后人景仰。元代基督教的神也被讲成"佛",欧阳夫人所拜,莫非上帝?
高唐王死节,信国公殉义,皆为中华民族"重气节"之表率。世人知文天祥众,知高唐王者鲜。欧阳夫人事迹,竟然将两位先贤连贯起来,天下事竟有如此巧合!景教入华,常常与佛道混在一起,亦佛亦道,非佛非道。则文信国所宗,景耶?道耶?
据《元史?阔里吉思传》,欧阳夫人所侍的月烈公主,其祖母就是著名的基督教王后唆鲁禾帖尼,她出身克烈部,丈夫拖雷,王后有二子,一是蒙哥,另一是忽必烈。此时宫廷中景教领袖是爱薛。爱薛是耶稣( Jesus )的音译。蒙古族月烈公主与汪古族爱不花结婚,都是景教信徒,这是一对基督徒的婚姻。欧阳夫人大概可以称得上是阔里吉思的嬷嬷。阔里吉思殉国后,其弟术忽难继位,术忽难是基督教教名,今译作约翰。下面是汪古部高唐王世系表:
力量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人生价值的四方面,即忠孝节义。如果人生可以比作一朵鲜花,忠孝节义就是四个花瓣。但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终极真理淡化甚至缺失,实现理想人生就显得困难。比方说留梦炎,他比文天祥早十多年中状元,官拜宰相,统领天下兵马,本来可以为国出力,免去生灵涂炭,但他的一生好像戏子一样。早年他在权臣贾斯道面前屈膝,不敢伸张正义;后来元朝兵临城下,身为当朝宰相,他竟然说服朝廷接受屈辱的投降条件。担任元朝高官后,他恬不知耻地劝降文天祥。留梦炎读了很多儒家的圣贤之书,找到人生的目标,却没有找到力量的源泉,这是他人生猥琐的根本原因。
对上帝的信仰,让人能够向下扎根,获得滋养,最终开花结果。离开信仰这个关键,人生之花终究不能绽放出美丽。耶稣把没有信仰的人生,比作土浅石头地,落在其中的种子,"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为恕F。"(马太福音13:6-7)上帝通过摩西在西乃山赐下十诫,前四条是讲信仰,叫人敬畏上帝;后六条是讲伦理,和国人所讲的忠孝节义大致相同。人如果能将自己的生命同上帝连在一起,就能做到忠孝节义。
对上帝的信仰,能够把人生价值放在一个适切的框架内,不至于走极端,避免"愚忠"、"愚孝"带出的悲剧。因为忠于上帝而带出的爱心,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离开了对上帝的信仰,把人间的帝王当成神而敬拜,就是愚忠,例如被勒死在风波亭的岳飞。不知道有上帝,把自己的生身父母当成神来景仰,就是愚孝,例如埋儿的郭巨。魔鬼撒但正是要把人同上帝分离开来,利用人对善良的追求,将忠孝节义当成了杀人的工具。尽管戴震早就指出理学"以理杀人"的缺陷,但是这种悲剧并没有停止上演;有临死前哭劝彭德怀不要反毛的老将军,有舍身保卫毛主席的红二代、红三代、红四代,乃至红N代,还有今天在中学校园中搞得涕泗滂沱的"孝道"教育……
当前最急迫的事,不是在校园中教导孩子如何孝敬父母,而是教导他们有一位昔在、今在、永在的上帝。因为爱上帝而生出的孝道,才是完全的孝。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建立在神爱中华的观念上。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按照上帝的普遍启示,承担自己的责任,将赤县神州建设成为一座"山上的城",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宋元明时代,随著西域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知识分子对各种宗教保持开放的态度,择善而从,形成了三教合流的风气。基督教(当时称为景教)的传播,让一些文士找到了信仰的根基,对推动"士风"的改良,起到积极的作用 。儒家知识分子向两极分化,一部分人成了忠良死节之臣,一部分人则口号喊得震天响,一遇到挑战,马上就泄气了。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研究钱谦益和柳如是的故事,总为钱谦益扼腕,感叹他气节尚不及女流,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在于钱谦益没有找到力量的源头,没有信仰的根基。这样的人面对危难表现出来的勇气,可能真的赶不上目不识丁的百姓呢。
结论
文天祥,本来是一个富有宗教情怀的文人雅士,可惜生于乱世,被奸佞之徒害了性命。他不是 一个"愚忠"之人,可是死后却成了"愚忠"的标本。这并非孤例,且看当今,有被封为反美英雄的朱自清,有被删改演说词的闻一多……
我们要还原一个真正的文天祥!
(注:本文转自《恩福杂志》,获刊主蒙允转载,题目略有改动;作者李民举曾在北大考古系任教,现于北美牧会)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