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消息】由中國神學院和温哥華華人宣道會合辦的「民間信仰之風水哲學」講座,6月26日晚邀請了楊慶球博士前來主講,分享如何從基督教哲學看風水。
楊博士首先介紹了風水的定義,它是一門環境應用學,其範圍涵誘F哲學、藝術及自然科學,效用上能指引人趨吉避兇、轉禍為福。學習的歷程涉及推理、驗證及考證,其主要的學理根據是河圖、洛書及易經。
談到風水的來源及歷史,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術數,盛行於中華文化圈,是衣食住行一個重要的因素。舉例説,古代的風水多用來觀看喪葬地形、村落選址,還有宮殿建設等。近代風水則不限於此,大至高樓動土,小至小民搬家,都有可能請風水師前來堪輿。
理論背景和應用實踐
風水的理論背景,主要建基於中國傳統的天地陰陽玄學系統,在其漫長的歷史活動中,深受社會諸學問、因素所影響。主要理論形成是易、儒、道、釋、巫、占星。
簡單來説,風水理論主要以玄學的陰陽消長理論,配合以天(宇宙、太陽等)與地(地球、地理環境)及人(人之居所、所卜葬之地)與時(天地之元運盛衰、萬物之生老病死),探討各種克應,祈求最後達致最理想效果的一門玄學術數。
至於應用實踐,楊博士説主要分為陽宅和陰宅的風水。陽宅風水包括以生人居住所或辦公廳舍為目標的風水選擇,除了房舍之外,需一併留意的選擇包括屋外街道與排水、門位、屋內動線、神位穢鞢B廚灶位置、辦公座位等等。陰宅風水就是為去世親人埋葬地點為目標的風水選擇,包括山脈走向、水流向、穴位、埋棺深淺等等。
楊博士更分享到一次實地考察看風水的經歷,話説他教會一位弟兄在祖父臨終前找來楊博士為他作決志禱告,後來弟兄的祖父在神智十分清醒的情況下,委託楊博士負責一切身後事。由於這位祖父在信主前是一位風水師,也是新界某村的村長,因此要打破家族傳統的葬禮習俗殊不容易。
楊博士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要親自上山到落葬的地點選位,雖則沒有任何風水知識,但也不能隨便亂選。當時楊博士環顧四周的地理環境,剛好找到一個位置,穿過山谷直望能看到死者的故居,從環境上看來是一個合適的位置;加上中國人盼望先人能看顧和祝福歷代的子孫,認為陰宅的選位對後人會帶來影響。基於這兩點,楊博士就選定了這個位置。
直到葬禮那天,由教會詩班負責獻詩,然後棺木被抬上山,這位已故弟兄的兒子,是繼承了父親衣缽的風水師,當他看到楊博士選的位置,就告訴他,這正是他父親生前想要的位置。
楊博士説,我們若以一個環境科學的角度去理解風水,風水也不是一件什麼迷信或不好的事,以他看風水一例,只要能仔細觀察環境,什麼人也能做到。但若風水牽涉到靈界的勢力,認為依靠或俯拜這種勢力可以帶來禍福,甚至改變命運,我們就要堅決拒絕,因為基督徒相信更大的能力來自上帝。
從基督徒觀點看風水
另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犯太歲,以中國曆法計算的甲子六十年,每年均有一位本命神(即太歲)掌管當年一切凡間事務,當值的本命神是當年的太歲。而犯太歲就指自己所屬生肖與流年的生肖相同或相沖,犯太歲者可在一年內任何一日,帶備太歲衣及香燭到廟宇參拜當年太歲。
對此,楊博士説,神創造人的時候是很安全的,只要我們不向靈界開放自己,靈界不會隨便進來和我們交往。人很多時都是因為恐懼所以拜神,怕這些勢力會破壞你,但聖經告訴我們,基督是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
總結來説,有人認為風水不是一門學科,是中國一門綜合科學,結全了環境、地理、健康等歷史悠久的觀察。也有人認為風水是舊世界的迷信,阻礙了中國人的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等的發揮創意。若要從基督徒觀點看風水,楊博士就認為,如果世界是上帝按祂的理性所造,而且是從無創造有,這樣世界本身並「無神聖性」,易經及風水只是從世界的理性脈絡去重整事物的合理性,本身並無「神聖性」。易經是已發生事物的或然率,例如合久必分,盛極而衰,風水只是回復事物最好的狀態。
此外,很多超自然的聯想,已經超出了兩者的範疇。因此,在理性脈絡的範疇內,風水可以算是通俗科學,在超自然的聯想,它已進入宗教及迷信的領域了。至於把風水用作爭取社羣利益的工具,風水已不再是宗教或傳統文化的問題,它已轉化為商業利益、族羣利益交纏一起的複雜問題,不能再以單純的文化宗教去理解了。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