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香港教会显著关心社会 教牧期望新一年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袁天佑牧师:"我们要把信仰中的公平公义带到社会中。"
在"香港教会更新运动"出版的《香港教会研究》10月第二期一份以"教会与社会关怀"为题的报告书中,表示根据2004年《香港教会普查》资料显示香港教会对社会关注的意识日趋强烈。在2005年中,香港教会在不少社会事务中亦主动高调参与。不少教牧认为教会应发挥社会良知的角色,勇于表达圣经的立场,并期望新一年教会价值能对社会发挥更大的影响。

在2005年里,教会在不少社会议题上均以各种不用方式,积极作出回响,主要有性倾向歧视立法问题、赌波合法化争论、政制改革及12月在港举行的世贸部长级会议等。

性倾向歧视立法争议

自性倾向歧视立法的问题提出后,教会与基督教团体引起很大回应。由维护家庭联盟等团体2月份发起"一人一信"反对立法,并登报表态;有牧者发起连锁祷告信,引起信徒关注。此外各宗派团体举办大小研讨会及讲座,讨论此法对社会伦理、公共卫生等带来的深远恶果。各教会亦积极教导同工信徒如何牧养同性恋者等。

赌波合法化问题

由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明光社等衆多基督教团体、教育团体及社福界团体共同发起的致力于赌博问题的组织"监察赌风联盟"成员在11月初时与联盟代表见面,12月初推行有关赌博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政制改革

39位个人及8个基督宗教团体联合发起《基督徒回应第5号报告书联合声明》邀请教会及机构教牧及信徒参与联署,要求政府收回第5号报告书。教会及团体亦纷纷发起研讨会,邀社会各界人士聆听宗教界诉求,并唤起信徒对政改问题关注。一些基督教及天主教领袖更呼吁信徒参与12月1日之反政改方案大游行。

世贸及贫穷问题

在世贸前,一些教会参与"香港弥迦行动",以联署回应世贸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并在报章登刊声明,及将声明经各国使馆交予各国与会者手中。此"教会关注失业行动"亦在世贸会议于香港举行前,与本地各个关注社会问题的组织一起表达对就业贫穷与不公平贸易的关注。

教牧认为教会社会参与增加

华福副总干事曾锡华牧师认为香港教会在05年一年里在社会的参与度增多,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提升,包括在SARS、反赌波合化法等参与性有很大的长进。但他亦认为教会除更多关怀和参与外,更应扮演和平之子的角色,舒解对立分化的香港社会气氛,成为社会的祝福。

此外循道衞理会香港堂主任袁天佑牧师亦认为关心社会和世界能促成信徒信仰更新。他更说,很多人信仰变得个人化,为生活而生活。若能放眼世界,则能看到神更多的恩典。"我们要把信仰中的公平公义带到社会中。"他说。

  •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讲话时谈及个人信仰,他强调基督教不仅仅是一套道德原则,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发言被保守派评论称赞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领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

  • 《大卫王朝》:大卫王的传奇即将登陆 Prime Video

    讲述圣经人物大卫从少年成长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君王的剧集,《大卫王朝》(House of David),将于 2 月 27 日通过亚马逊 Prime Video 全球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