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茲爾巴什(Qizilbash)是突厥語,意思是「紅頭J (頭巾上有紅色裝飾)。它涵誘F釵h曾協助建立伊朗薩非王朝(西元1501-1722)善戰的什葉派族羣。此名稱出自他們獨特的頭飾,這種頭飾有十二個突出點,表示他們對「十二伊瑪目派」 (什葉派主流)的忠誠。阿富汗的奇茲爾巴什人,是伊朗國王納迪爾沙於1738年出征印度時,留守軍人的後代。過去他們曾任政府機關的要職,今日則從事貿易或工匠。這些講波斯語的什葉派穆斯林族羣,是阿富汗社會中重要的一環,並在政治上富影響力。他們確切的人數很難估計,因他們為避免遜尼派穆斯林的迫害而採取雙重宗教身分。這羣族人中尚未聽聞有信主者。(取材自前線差會) 什麼是什葉派穆斯林 穆罕默德死後,前三位繼承人(哈里發),是從眾多穆斯林之中選出來的。第四位是穆罕默德的姪子兼女婿阿里,他在多年前娶了穆罕默德的女兒法提瑪為妻。阿里在位時間短暫,於西元661年遭暗殺。什葉派認為有權管轄全球穆斯林的人應該是阿里以及包括他兒子,即穆罕默德的孫子胡笙在內的十一位後代子孫。胡笙於西元680年殉道而死。大多數什葉派信徒相信胡笙一脈相傳至他的後代穆罕默德‧阿-馬赫迪,謂之第十二位「正統受引導的伊瑪目」。但在西元874年,他五歲時離奇失蹤。據説直到西元941年,某些人仍可以聯繫到他。此後,什葉派對穆斯林世界統治者的盼望完全轉向眼不能見的世界,在那兒有一位隱遁的屬靈領袖,被稱為「隱遁的伊瑪目(領袖)」或「馬赫迪(導師)」,他必再來。
禱告:
•以歌唱敬拜主。用詩篇七十二篇5-8、12-14節宣告耶穌主權至地極(思想阿富汗的貧窮與暴力)。
•願主在寄茲爾巴什人的生活中開路,讓基督徒能找到機會跟他們分享福音。
•在阿富汗信徒中興起工人去服事奇苛茲爾巴什人。
•其母語福音資源極為缺乏。求神興起語言學家,用達裏語翻譯聖經、文宣及錄音帶。
-
《重審基督》作者史特博新書拆解瀕死個案 引證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書,以全新視角剖析瀕死經歷、神秘夢境等現象,作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懷疑論者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窗口。
-
劉彤牧師證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瑪利亞情結」與「馬大困境」
劉彤牧師在證道中剖析教會中常見的兩大信仰困境——「瑪利亞情結」(過度追求屬靈表象,輕忽實際行動)與「馬大困境」(忙於事工卻失去喜樂)。他強調,信徒應明白神的呼召、發掘聖靈恩賜,並在「熱情與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