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6月发表的报告中,黄禹锡称自己的研究小组已利用患者自身的DNA复制出11个人类胚胎,并培养出为特定病人打造的干细胞。但卢圣一表示,这11个胚胎细胞中有9个是捏造的,另外2个也尚待确定其真僞。目前,黄禹锡已向《科学》要求撤回有关论文。而早在11月12日,美国匹玆堡大学教授薛顿已要求《科学》期刊删除他在这篇论文中的共同署名,并宣布辞去黄禹锡带领的韩国人类胚胎干细胞科研小组顾问的职务,理由是该研究存在道德问题。
2004年2月,黄禹锡宣布其领导的首尔大学科研小组复制出全球第一个人类胚胎,并从中提取干细胞,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头条新闻。今年5月,他的科研小组又复制出世界上第一批与病人基因相符的胚胎干细胞系,被视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今年6月25日,韩国最高科学家委员会会议全票推选现年52岁的黄禹锡为韩国"首席科学家"。
不过,胚胎干细胞研究从一开始就面临著伦理道德上的严重争议,因其需要破坏刚刚成形的人类胚胎,而衆多保守派基督教和天主教徒认爲,人类胚胎与人类生命具有同样宝贵的价值,不应以破坏大量生命为代价去进行一项前景并不明朗的研究。
而在今年11月24日,面临多方指责的黄禹锡承认,自己在研究中违反国际医学伦理,使用了研究小组女性成员捐出的卵子,并因此引咎辞去首尔世界干细胞研究所主任的职务。
韩国天主教会团体此前曾呼吁他公开实验中的伦理真相,并批评该国政府及传媒单方面突出黄禹锡的科学成就,是因爲缺乏尊重生命的伦理价值观。据天亚社报道,韩国主教团生物伦理小组主席安明玉主教当时表示,黄禹锡行爲所引起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也是由缺乏这种价值观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