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華人教會廣泛使用的「和合本」聖經,是歷來銷量最多的中文聖經,由多位歐、美宣教士歷經29年譯成。這部經典之作,百年來滋潤無數信徒,造就了千萬教牧。而近年來,隨著考古學及聖經研究的發展、華人聖經學者對聖經原文認識的不斷增加,中文聖經翻譯也由此得到许多豐富的補充,《聖經新譯本》就是其中之一。
《聖經新譯本》於1972年開始翻譯,先後共得到三十多位神學者、十多位各宗派教牧長老和主修中文的弟兄姊妹參與,分別承擔翻譯、諮詢、研究和文字修飾的工作。新譯本新約全書早在1976年已首次面世,舊約部分也於1992年完稿出版,供信徒及各界審閲和參考。2001年,新譯本推出跨世紀版,特邀各地學者、牧者重新撰寫各類書卷的總論和各書卷的簡介。
歷年來,爲使新一代的華人信徒更準確明白神的話語,《新譯本》不斷地經過多次審定和改進。2001年,環球聖經公會成立,專責出版及推動《新譯本》普及。
就中文聖經譯文的改進和聖經新譯本的普及問題,本報美國記者日前專程訪問了原環球聖經公會創始人之一、現任環球聖經公會創辦人之一、現任聖經公會會長、天道福音中心負責人 容保羅牧師。以下是訪問的詳細內容。
問:容保羅牧師,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聖經新譯本》相對《和合本》聖經有哪些優點嗎?《新譯本》取代《和合本》是一種趨勢嗎?為什麼呢?
答:我認為《新譯本》取代《和合本》是一種趨勢。可以舉幾個例子,馬可福音7章3節,「……古人的遺傳」中的「遺傳」,在當時的1919年,即《和合本》聖經出版的那一年,「遺傳」相當於現在「傳統」的意思。可是現在一提到「遺傳」這個詞,讓人首先想到的是關於醫學生理方面的含義。
再比如説,創世紀19章15節,和合本説的是「……把他們帶出來,『任我們所為』。」 但是,新譯本根據原文聖經翻譯為「……把他們帶出來,『我們要與他們同房。』」 。「任我們所為」,按照現代人來看,首先想到的是,就是關於暴力的侵犯。可是實際上是涉及「性」的方面,因為所多瑪是個充滿淫亂、罪惡的城市,全城的人都是同性戀,強迫其他同性者與自己發生性關係,所以翻譯成「同房」是更準確的。
當時校對合和譯本聖經的時候,來華負責聖經翻譯的歐、美宣教士大部分已去世,而一些中國協助聖經翻譯者在校對的時候,為了語句更加含蓄、文雅,修改了過去來華宣教士的聖經譯文,有時會因辭害意而失真。
1919年出版的《和合本》聖經,在當時的語文環境下,可以説是最準確、最流暢的白話文譯本了,但時隔85年的今日,在漢語已有很大改變的環境下,《和合本》聖經就更多地顯露出艱深難明或文白夾雜的地方。
其實,聖經原是用希伯來文、亞蘭文、希臘文寫成的,一般信徒都不認識這些文字,他們要認識聖經,就必須藉助譯本,因此好的譯本很重要。可是,華人普遍較少瞭解「聖經翻譯」這個課題,以至缺乏譯經知識。舊的版本聖經有很多,每一個版本都有聖靈的感動,但是有修訂,也證明他們的版本有不足。
信徒把版本習慣化,也是重大的錯誤。聖經是無誤的,上帝親自對摩西、約書亞和眾先知所親自啟示的話語不會有錯誤的。很可惜的是,它們的記錄都沒有被存下來。現在聖經翻譯的都是根據當時經學家的手抄本,儘管他們很嚴格地抄寫,但是難免會出現錯誤。
當時,《和合本》的翻譯者以歐、美的宣教士為主,助手為中國人,其中也包括一些非信徒在內。當時負責聖經翻譯的宣教士不是很精通中文,而中國人懂英文的也很少,再加上中國信徒信仰有限,所以,他們不能很好的溝通。當時,和合譯本採用的底本主要限於其他英文譯本,也以希臘文新約作參考,而且那個時候科技仍很落後,限於手工技術,排版校對易出錯誤。
歸結來看,和合本大約有4000多處的不足,所以,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它。要明白《和合本》不是聖經而是聖經譯本。
《新譯本》針對《和合本》的不足做了很多的修改。《新譯本》是以原文(希伯來文、亞蘭文、希臘文)聖經為依據,利用高科技,通過眾多華人聖經學者及牧者的長達29年的不懈努力譯製而成的。
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新譯本》取代《和合本》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呢?
答:我們過去曾做過統計,早期版本的更替都是需要10幾年;何況《和合本》至今已被沿用80年。但是現今資訊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希望2010年,新譯本至少佔有市場的20%。
問:一些信徒、牧職人員的反應是,《新譯本》比較易懂,是一個很好的版本,尤其適合初信者。同時他們也指出一些信仰較長久的信徒和年老信徒受《和合本》聖經的影響已根深蒂固。那麼,讓聖經《新譯本》在這信徒羣體的推廣和普及會有什麽困難呢?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答:首先,作為教會的牧者,要很好瞭解並認識《新譯本》聖經,如果自己承認《新譯本》確實是一個更準確、更易懂的聖經版本的話,那麼就要轉變自己的態度和想法。當然,很多人會對舊版本的聖經產生依賴和習慣性,改變這個不那麼容易。可是我們到底是信仰神的話語呢?還是信仰「傳統(習慣)」呢?
問:在聖經《新譯本》的普及方面,你們還遇到哪些其他問題呢?
答:畢竟我們的精力、財力有限,希望廣大教會不僅僅採用《新譯本》,也更多的在禱告、經濟上支援我們的事工。聖經作為神的話語,是所有事工的基礎,這個做不好的話,教會不能得到力量、成長的步伐也不會很快。現在最重要的是做好奠基的工作,基礎打得深,才會建得高,所以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持也是為教會的成長和壯大作投資,也是為了華人文字事工、乃至整個華人基督教的發展投資。
問:一部分信徒認為自己之所以不懂聖經,都歸結於版本問題。那麼對於這個問題,您怎麼看呢?
答:這樣的信徒我建議他們先讀《新譯•和合聖經》,可以幫助信徒更容易且更準確明白神的話語。但是,如果都讀不明白的話,那麼就有問題了。
問:最後,請您説一下,目前《新譯本》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怎樣。現在有多少人使用《新譯本》?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呢?以及未來推進聖經《新譯本》普及的計畫和方向怎樣?
答:我們每年從海外直接運往大陸的《新譯本》聖經是3至5萬本,海外發行的則是每年5萬本左右。從1992發行以來到現在,已經出版了60萬本。2002年以前,我們都達到甚至超過每年發行5萬本的目標,而從2002年開始我們計畫每年出版發行10萬本《新譯本》聖經,現在我們不但達到這個目標,而且遠遠超過它,我們希望每年都能有至少10%的增長率。
關於未來推進聖經《新譯本》普及的計畫和方向,簡言之,就是希望新譯本最終能夠取代和合本。首先抓住現有信徒,向他們宣傳推廣聖經新譯本,還有就是廣大羣眾、即非信徒能夠使用聖經《新譯本》。畢竟聖經不是信徒的專利品,廣傳福音,把福音傳達給那些未信主的人士也是我們未來的事工計畫。
此外,年輕人沒有太重點的使用和合本的習慣,所以我們的重點是向年輕人士宣傳和普及新譯本。特別是中國大陸,那裏有不少年輕人沒有讀過和合本聖經,即使讀過他們也沒有留下很深的依賴性;並且,我的心也是向著中國大陸的,希望通過我們的事工能夠給予中國大陸的宣教更大的幫助。
至於教會《新譯本》的普及方面,我們採取「好土政策」,就是説,我們會去那對新譯本的普及比較支持、贊同或者阻擋比較小的教會,先向他們推動聖經新譯本的普及。
此外,我們還會繼續出版各種版本的聖經新譯本。過去我們出版了兒童版聖經,針對廣大姊妹又出版了姐妹版聖經,以後還會出版從業人員即在職人士使用的聖經,還有靈修版聖經等等。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