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發生至今廿四年,不少人仍未能釋懷,對中共政權信心盡失。香港資深基督教輔導員謝國偉表示,從政者與人民的關係遠比父母與子女的複雜,要冰釋前嫌也較困難。
從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天安門母親的宣言,前民運領袖的訪問中,可見他們心底裡仍然有根刺,要他們饒恕中共的血腥鎮壓,關鍵在於中共願意釋出善意。「饒恕在於雙向溝通。要受害者饒恕施暴者,雙方的分歧必須收窄,但中共連調查誰是誰非亦不願意,毫不妥協。受害者多年來的訴求得不到正視,關係無法改善,確實談不上寬恕。」
此外,情緒本身有記憶,若然創傷未痊癒,類似的情況又出現,就會勾起從前的痛苦回憶。近年,劉曉波遭監禁,李旺陽「被自殺」等消息,無疑加深人民的傷痕。雙方關係愈發惡劣,人民應如何自處呢﹖「一是與當權者劃清界線,移居海外﹔或者接受這個政權,當我們接受它如鑽不穿的石頭般固執時,不期望它現階段會有大改變,心理質素會提高一點。」
心理輔導結合基督教信仰,也有助紓緩情緒。「舉例而言,保羅教導我們﹕『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6)如果不適當地處理恕氣,就會產生稱為『移置』的心理防衞機制,將負面情緒由具威脅性的一方,發洩至另一方。例如受害人民將對最高領導人的不滿,轉移至其他官員,即使當中有清廉官員,也罵他們是腐敗的,導致以偏概全,恨意加深。」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