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祖宗是猿猴嗎? 科學事實支持創造或進化?

-蘇緋雲博士分享「科學與聖經」
min_20051031_tec_20050926_talk2.
世界各地有很多博物館都展出不同的化石,例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碎片等等,來仔細説明進化論的過程,當家長帶小孩去參觀這些科學博物館時,應如何指導他們呢?

本身是研究科學的蘇緋雲博士,繼與家長們分享完成弗苳l方法後,9月24日大清早,再與大家分享「科學與聖經」的講座,她從生命之起源、基因突變、天擇、化石記錄等幾方面來分析進化論和創造論各持的理據,讓家長更清楚瞭解兩者的差別,從而指導子女明白創造的奧秘。

進化論vs創造論

進化論主張地球的生物是由爆炸而來的,生命最初出現在水中,由簡單變複雜,並且在變化的過程中,會越變越好。但聖經説「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神通過六天的創造,造了地球的生物,並讓他們各從其類(出現了十次),神看著甚好(出現了七次),不但如此,到如今神還管理著時間、空間和物質。究竟哪一個是事實,哪一個是意見?

蘇博士説:「進化論是一種假設,並不是科學,如果是科學的話,我們要找到證據。」

進化論假設生物進化仍在進行,大家有共同祖宗,複雜性會增加,組織性也會增加;就例如從魚變成青蛙、青蛙變成爬蟲、爬蟲變成飛鳥、鳥變成哺乳動物,再變成人。但創造論説神的創造是各從其類,就如馬生馬,雞生雞,大象生大象。蘇博士説,進化論唯一的證據是,我跟猴子很像;但她反問:「長得很像是不是就代表我們有共同祖宗呢?可不可以是因為我們有同一位創造者,而我們又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裡,呼吸一樣的空氣,那肺當然很像呀,心也是很像。」

化石的證據在哪裡?

無論是進化論者還是反進化論者,都希望古生物化石能輔證自己的觀點。達爾文説:「我找不到是因為活得不夠久。」然而,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人找到任何過渡性的化石,後來有一位很有名的進化論家説:「我也找不到,是因為轉變的過程太快了,所以根本沒有。」

講到這裡,蘇博士問大家:「科學事實是支持進化還是支持聖經呢? 你們自己來判斷吧。」

之後又有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提出他們「驚人「的發現,他們説所有動物的祖先曾同時出現。蘇博士説:「對他們而言是很驚人,但我們不覺得是,因為聖經早就告訴我們神是同時間做萬物的。」而且,她指出在博物館裡找到的化石都是仿造的,那些北京猿人的化石,也只是找到碎片而已,她説,又怎能憑碎片假想出整個頭顱,甚至眼睛和耳朵是怎麼呢?

人類有沒有越變越好?

進化論另一個理論,就是支持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會越變越好,而這個變化是持續的。不過創造論是説萬物被造完全,並各從其類。蘇博士説:「聖經裡記載人因為遠離神,遺傳基因越變越壞,所以壽命越來越短,最初亞當活了九百多年,但現在,人的壽命最長只有百多年。」她接著説:「死亡是跟罪有關係的,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她又舉例説:「進化論説地球是從大爆炸來的,以我們的經驗來看,發生爆炸只會毀壞,看看今天很多爆炸案,有沒有越炸越整齊呢?看看萬裏長城,是爆炸後產生,還是有人設計的呢? 想想星體在自轉、公轉,照著它的軌道,有沒有設計者呢?」最後,大家一起唸出《聖經》羅馬書一章廿節︰「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蘇博士説:「科學家應有的態度是跟著上帝的思想來思想,我們只是研究上帝的設計而已。」

一連兩天的聚會,蘇博士邀請願意接受主的朋友一起禱告,當中有家長也有小孩舉手決志信主。蘇博士認為,認識神先要從認識創造開始,只要證明神是真實的,他們便會讀聖經,遵守神的話語,家庭就能按著神的心意生活。

  •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為期四天、旨在動員亞洲新一代基督徒領袖投身普世宣教的「Arise領袖高峯會」(Arise Leadership Summit)於週一在印尼開幕。開幕式以多彩的文化慶典、敬拜,以及以「亞洲興起為宣教力量」為主題的專題演講拉開序幕。

  • 從聖經看21世紀門訓契機 牧者籲華人教會培育在地宣教力量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上,於宏潔牧師向與會牧者發出呼籲:華人教會應當把握門徒培訓與屬靈傳承的契機,讓下一代信徒成為在地的跨文化宣教士。

  • 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音樂之旅:一生使命 終極獻禮

    兩年前(2023年),83歲的唐崇榮牧師在美國舉行他最後一次告別福音佈道會,並許下承諾:若再踏上美國土地,必將攜印尼音樂家同行。2025年7月,從印尼腹地到日本東京,再橫跨北美大陸,這一承諾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圓滿實現。

  • 使命營商推動者分享:營商宣教締造機會 福音轉化得著社區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的「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上,資深商界人士葉青華分享了商業與宣教的結合之道。擁有30年跨國營商經驗的他,曾在中國香港、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等地工作,深入探討了商業活動在神國度中的獨特角色及其對宣教的影響。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