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荣牧师:教会是神心意中的心意

教会历史上那些为了真理、为了信仰、为了教会传承直到基督再来,而愿意献身、献心,至死尽忠的前辈,有的衰老了、有的被充军、有的活活被烧死、有的鞠躬尽瘁,不顾自己利害、生死、得失、健康或者病弱,如同蜡烛一寸一寸地烧尽自己,献在祭坛上被上帝悦纳,在教会历史中成为我们的前锋。每当想到这些先贤的时候,我总是以恐惧战兢、感到深深不配的心情站在台上,要与你们一同回到神的面前,看清楚神的旨意、神对我们的意念、再重新肯定我们对他的奉献和对他的事奉。

每一次我讲到"教会"这两个字,我内心的深处就变得非常严肃,有一个戒慎恐惧的敬畏感,因为知道教会是神心意中的心意,是神计划中的计划,是神创造中的创造,是神目的中的目的。

神创造万有,却以地球为中心,而地球在宇宙所有的物体中却是微不足道的。太阳比我们大一百三十万倍﹔织女星(Vega)比太阳大五千倍﹔还有许多在天边、无法计算、大到几乎无限的物体,相形之下,我们真的是微不足道!但是神的计划在这里,神不乙太阳、不以别的大物体为他整个计划的中心,乃是以这世界为他计划的中心。上帝愿意造一个比地球大一百三十万倍的太阳,然后每一秒用掉大概六百万吨的燃料,使它发光,而射到地球上的,仅只是所发出来千千万万条当中的一条,其它的光线可以说都浪费掉了,而射到地球的这一条光线,就足以照顾他所造、有他形象样式的人。尤其足以照射到那一群因为神的预定、神的救赎,因基督宝血的洗净、因圣灵成圣的感动,而活在上帝面前的人的身上,使他们可以维持上帝的形象、样式,记念他的恩约,而把自己献上。

太阳光浪费得太多,但是不要紧,只要其中一条可以射到他旨意的焦点、他心爱的人身上,就达到他的目的了。他让这些人活下去不再为著自己,乃是为神的名。这些人所思考的,就是神在万古中所思考的﹔这些人所信的,就是神在万古中所预定要启示的﹔这些人所知的,就是认识神的知识,是万有知识的中心点。这样,神的心就满足了,神的儿女也因此得到了生活的价值和奋斗的目的,成全神为万有所定的美意 -- 人在基督里与神合一的终极目标。

教会是神心意中的心意,而教会里真正有忠心的,就是神所呼召、寻求明白神旨意、乐意行在其中讨上帝喜悦的那一批人。这些人为数不多,就如耶稣所说的:"蒙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二十二:14)这些人不以自己为念、不以自己的思想为思想、不以自己的计划为计划,而是在神的启示之下,透过圣灵给人的光照,清楚认知他们活著,有神为他们预备、并且已经施恩赐下要他们达到的计划。这些人就是耶稣所说的:"他们看出一条路,是小的﹔他们找到一扇门,是窄的﹔在众人中能够找到这些的,他们的数目,也是少的。"

"那路是小路,那门是窄门,找到的人也少。"(太七:14)所以,当大家注重"量"而忽略"质",注重现象的成而忽略本质的损失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我们的人数不多而感到自卑,我们不会因为别人人数多而妒忌,我们也不会因为许多所谓的教会的增长、许多所谓的现世的方法论运用成,就感到孤单寂寞,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所走的、我们所信的、我们所做的、我们所讲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看见神旨意中要我们明白的事。

什么叫做"教会"?什么叫做"教会的信仰"?什么叫做"教会中的子民"?什么叫做"教会应当教导的知识"?什么叫做"教会增长"?什么叫做"教会的计划"?什么叫做"教会与社会的分别"?什么叫做"教会成为世界的光"?在需要光的世界上,我们的灯需要油,我们要继续不断恳求主赐给我们动力,来成全神的心意,把光照在人前,就是那些处在黑暗中的同类。什么叫做"宣扬教会的宝藏"?这些不正是托付给我们的职责、所赐给我们的信心,要我们把福音向世界宣扬出去吗?

今天,如果有人敢把"教会"两个字挂在门上,却不懂这些事,他们正在开的玩笑是天大的恶作剧,这是自欺欺人、不负责任,是违背真理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每一次提到"教会"这两个字,我就严肃起来。为了"教会"的缘故,必需要有最大的牺牲。这就是为什么至高的上帝差他的独生儿子,以神的身分从无限进入有限、从绝对界突破进入相对界、从永恒界进入暂时界、从创造界进入受造界,限制自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然后以无穷无尽的大能,在被限制的、有限的肉身中,担当了我们无法明白、神对众人所发出的忿怒。那个痛苦、那个受损、那个舍己、那个因罪沉沦的整个责任在他身上发动的时候,他让在全人类身上因罪而发动的死的力量,完全集中在他那从无限进入有限的一个有血有肉的身体上。甚至他要问:"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太二十:46)这个问题没有答案。问了,并没有天上的声音回答他,没有门徒在十字架下回答他,也没有天使代表上帝回答他,更没有他为自己回答的答案。它就这样留在历史中,成为凡是承受救恩、经历赦罪恩典的人一定要找出,一定要亲自回答的一个挑战。

一个人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问题所含的意义、所经历过的痛苦,在领受了恩典之后,就没有办法再照原来的计划活下去。他一定在基督的苦难、代死的牺牲中,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然后正像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所说:"上帝啊,我把我的心奉献给你。"然后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为神所给他的异象,在基督里所赐给他的救赎,在他生命中所经历的赦罪之恩,以及圣灵的感动,走一条新的、一条从不回头的道路,直到见主面的日子。这些人就是教会的领袖,这些人就是圣徒的榜样,这些人就是在世界中所不应当有的人。"这世界"不配有这种人,而这种人是唯一配得"那世界"的人。

今年(2009),我们要纪念加尔文诞生五百周年,我们要深思这个只活在世界上很短暂的一位圣徒,他如何奇妙地被神所用。这五百年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的名字是比他响亮得多,教内、教外的人都知道,教会历史上有一个叫做马丁路德的人,但是在经历过各样文化的挑战、哲学的攻击、政治的迫害之后,我们发现真正支撑基督教信仰的,真正影响世界文化的,真正让教会可以站立得住的神学思想,是从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提炼出来的。那是最忠于圣经的系统,最经得起考验的架构,最具有前后一致、贯彻到底的精神,不但如此,那也是可以以基督教对真理明白的把握,向世界反攻的理论。历史越久远,你越会发现加尔文这个人的重要性。他在世上没有享受到什么欢乐,也没有成全他自己原先的顾望,原本是一个很孤独、很冷静、很普遍的人,但是,他把自己献上为神而活。他没有马丁路德的热情、没有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的激昂,然而他却具备有条不紊的理性能﹔笃定安静的心灵﹔坚强、不妥协的意志﹔周密、清晰而又流畅的述说恩赐,把基督教当信的是什么、基督徒当知的又是什么,一一详述、力求完备、毫不松懈。他奋斗坚忍的精神、倚靠上帝的心志,成为历世历代所有跟随主的人,一定要在基督里效法的模范。

这五百年来,我们蒙受的恩典太多了。虽然这五百年来基督教走的路极其坎坷,但是上帝用他道的光照﹔圣灵保惠师的引导,同时也借著那些改教家(特别是加尔文)的榜样和经历,来扶助教会,在所受到的各样狂风、暴雨、海啸、地震的冲击下,很稳定地抓住我们,使我们经过各样的试炼后,灵性仍然可以站立得住。

(注:本文转自唐崇荣国际布道团台湾办事处官网,内容节录自唐崇荣牧师《归正福音运动的回顾与前瞻》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