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本身为80后的教会堂会干事、亦为教新2023香港教会形态发展趋势研究组成员的黄乐祈,日前在教新《时势牧言》发文,认为要将离堂的文化视为"上主的邀请",提醒及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检视和变革。
普查显示,五年间大型堂会的规模明显骤降:超过6成特大型教会降至1000人以下,另逾6成大型堂会降至500以下,亦有逾半中大型堂会降至200人以下,而中小型及小型教会则人数上升,显示大型教会离堂情况严重。
黄乐祈观察到,普查显示近五年来仅7.1%的堂会曾进行牧养离堂者的事工,仅3%堂会与具经验的单位或团体就离堂议题进行交流或合作,反映出大多数传统堂会未对离堂现象作出深刻回应。
英格兰宗教改革历史的反思
他指出,离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对传统堂会建制的批判,并催生新兴信仰群体与形式。他借鉴16世纪至17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初期出现的分离主义,不从国教者的异议者因反对过度天主教化的国教会的建制与神学,秘密聚会,从而催生了新的自由教会传统。
透过历史的视角,作者提醒传统堂会应从离堂浪潮中看到上主的邀请与提醒:"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哪一种光谱的教会,上主都愿意引领他们在校正自己的过程中建立更忠于祂的群体。"
文章回顾英格兰宗教改革后,尽管异议者的兴起对国教会带来挑战,但这同时也是神对国教会的修剪与复兴。当时有教会领袖改变视角,愿意重新检视牧养的方法。例如梳士巴利主教伯内特写书劝喻国教会的神职人员应该要尽力以赢得异议者的尊重和爱戴。此外圣公会亦回应挑战,努力推动团结与和谐,亦推动了慈善事工。这段历史表明,异议运动不仅是对建制的挑战,更是成为推动教会更新的动力。
对香港堂会的启发:审视自己与"真教会"的距离
黄乐祈纵观英国教会历史,指出异议者的山出现成为神复兴英国各教会的工作。他以此勉励香港教会,强调传统堂会应正视离堂文化的挑战,不要将问题归咎于离堂者或新兴教会,而是反思自身的神学与信仰践行。
堂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真教会"的距离,回归扎实的属灵操练的根本,才能回应上主的督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