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虔"这个词在圣经中很重要,它代表著人对神最应当表现的一个尊敬的回应。敬畏上帝的人一定过敬虔的生活,敬虔的人一定乐意敬拜上帝。"敬拜"希伯来文字的意思,就是弯下你的腰来,这是用体态表达著人对上帝当有的态度。米开朗基罗极为擅长用体态的线条勾勒出人的心灵,他在西斯汀礼拜堂(Sistine Chapel)所画的《创世纪》穹顶画及《最后的审判》壁画,其上几百个人的体态没有重复。照样,若你从向上帝弯腰这个姿态来看敬拜的内在心灵,那是整个生命降服在至高上帝主权下的投入。这样,敬畏成为敬虔跟敬拜的一个动机,敬虔成为敬畏的一个表现,敬拜成为敬畏跟敬虔对神的一个交通。敬畏、敬虔与敬拜,三样缺一不可。
敬虔的"外貌"与"实意"
圣经把"敬虔的外貌"跟"敬虔的实意"分开来讲。如果我们只有敬虔的外貌,没有敬虔的实意,有什么意思呢?你只有敬畏上帝的外表,没有敬畏上帝的内心,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以赛亚书》写下一句话,耶稣基督也引证、重复讲这句话:"我的百姓用嘴唇亲近我,但是他们的心远远离开我。他们敬拜我是枉然的!"(参:太15:7-9;可7:6-7)。如果你用嘴唇敬拜上帝,但是你的心远远离开上帝,你对上帝的亲近就是用嘴唇,你对上帝的关系是远离,因为你的心没有在祂那里。这句话不幸言中耶稣的一个门徒,因为全本圣经只有记载一次有一个门徒亲耶稣的嘴,谁?犹大。然后耶稣回答说"犹大,你用亲嘴的记号出卖人子吗?"(参:路22:48)。犹大没有办法回答,因为他总是自以为聪明,以为别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我们今天做礼拜是真的吗?我们祷告是真的吗?我们传福音是真心的吗?我这一生很讨厌不真的人,我很尊重真心实意的人。当我发现一个人对我虚假的时候,我就不多讲话,慢慢与他疏远了,这是我的个性。当一个人欺骗我的时候,以后他在我心目中就没有多大地位了。如果一个人是真心实意,就是做错事我还原谅他。如果他是诚诚实实,虽然他有许多的缺点,我还要了解他。他需要的是教导,他需要的是改进,但是他基本的动机已经是正了。今天神对我们也是如此,所以圣经说诚实的人,上帝用诚实待他;慈爱的人上帝用慈爱待他;乖僻的人,上帝用弯曲待他(走一条弯弯曲曲、不是直线的路)。
自以为的敬虔
谁是一个真敬虔的人呢?真敬虔的人有敬畏的动机,所以他的生活就跟他动机的敬畏相配合,没有分别的表现出来了。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敬虔是什么呢?"若有人自以为虔诚",这句话一针见血提到虔诚的问题,不是"自以为"的,不是你以为你很虔诚就是。那你说,为什么有些人在虔诚的事情上是用自以为的呢?也就是他的标准是他定的,他的标准不是从神的启示来的,他学了一套虔诚的外表,他学了一套基督徒的形像,就从那个形像中,变成了一种自己模成自己,自己雕塑自己成为他想像中间,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从别的人看到,听见的现象,做为标准的一种模仿。这个是很危险的事情。
一九七0年我在台中讲道,布道会以前半个钟头,有心的人一起先跪著祷告。当时,很多人来祷告。有的人从这个教会来,有的人从那个教会来。祷告的时候,有一个人祷告的语气很特别,我不懂为什么他每一句结尾,音都要加重,好像很感动人的样子。后来我就问他"弟兄啊!为什么你祷告每一句最后一个字,音一定加重?"他说"大概是习惯了,我们教会都是这样。""为什么你们教会都是这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教会都是这样?就传下来了。"后来我知道那是从倪柝声那一派的人传下来的,他们养成一个习惯,以为那样就叫做"敬虔的祷告"。
这件事情让我马上联想起大概六十年前,有所神学院的学生的祷告是"主啊!『唏』…(注:吸吮的声音),感谢你,因为你爱我。主啊!『唏』…"后来学院有一个人找出的真正原因:原来是因为有一个年长的同学有这个习惯,因为他很属灵,大家就跟著他。他们找那年长的同学,问他:"为什么你会传下这种祷告的习惯?现在整个学校的学生,比你低届的学生都学你了。"他说"糟糕了!我是学贾玉铭老牧师的,老牧师祷告会『唏』…。"后来他们再问贾玉铭老牧师,"贾牧师,为什么你祷告会『唏』…?"他说"唉呀,冤枉!""为什么呢?现在学生都学你,整个学校都这样『唏』…。"他说"我老了,年纪大了,牙齿骨头缩小。那个假牙太大,松的时候,祷告到一半会掉下来,我就『唏』…把它吸上去。"结果,贾老牧师祷告时:"主啊,感谢主!(假牙掉了,『唏』…,再把它吸上去)。你的恩典这么大,我们感谢你!"(假牙又掉了,再吸一次,『唏』…。)结果学生不明就理,有样学样,就传下去变成好像是属灵生活的一部份了,好像祷告不唏唏叫就不够属灵了。这个就是刚才我所讲的,照著你所看的,照著你所听的,照著你学到的一些外表的形式来建立你敬虔的标准。
真实的敬虔
如果你真的敬虔,第一件事就是要勒住你的舌头。教会里许多的败坏的事情是因为不必要的言语产生出来的后果,是那些不勒住舌的人的话像洪水猛兽般冲出来吞吃别人、侵害别人的结果。今天很多的人,一面好像很爱主、很敬虔,一面成为不是真理的传人,而是那些败坏事情的传人。你能守口如瓶吗?必要的话,连你最亲爱的丈夫、妻子,你也能不讲吗?你能不能约束你的口,除了造就人、真理、爱心的话,其他污秽的、嬉笑的、拆毁人,败坏人的话,完全不开口讲吗?这是敬虔的第一个约束。
你敬畏上帝吗?不要随便讲话。每一次你讲话的时候,一定思想是不是荣耀上帝?是不是约束自己?是不是造就别人?是不是建立别人的生命?是不是鼓励人上进?是不是叫别人得著益处?若是不是,闭口!不要讲。每讲一句话都有造就性,每讲一句话都有鼓励性,这个人有福气了。
我听过我一个同工对我讲一句话,:"每一次跟你在一起,跟你谈话十几分钟,我就再一次被火烧起来,灵火再焚烧起来。"我不相信我每一次讲话都有这个果效,但是在某一些人身上产生这个果效,我感谢主。他那一句话不但不使我骄傲,是使我惧怕。这表示有时候我讲话也能使人被扑灭,使人被冷落下去。我就祷告"求主帮助我懂得好好用我的舌头。禁止我讲不应该讲的话,给我力量讲我应该讲的话;使我言一出口,就进入人心灵的深处产生光照、建造的工作;使我言一出口,就把真理发挥出来,叫人得著责备、安慰、鼓励、上进的机会。"这样呢,神就一路引导我,因为我是一个常常开口的人。"言多必失"是我们中国治家格言里很重要的一句话。
有一些人一生一世从来没有做错事情,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做事情。这是消极的人生。你为了怕做错,你就永远不做事,免得做错。这不是很好笑的事情吗?正像你因为怕人笑你英文讲不好,从来不讲英文,所以到死不能学好。小孩子之所以容易进步,容易改进,因为他不怕错给人看,也不怕错丢自己的面子。他就是这样爽快,就是这样的坦白,就是这样的诚实,甚至把他的毛病也表露出来,让人可以看出他本来是幼稚的,他本来就是孩子,所以情有可原。
为这个缘故,耶稣说"你们若不回转成为小孩子就不能进天国"(参:马太福音:18 章 3 节;马可福音:10 章 15 节;路加福音:18 章 17 节)。小孩子的天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小孩子所讲的话是我们良心一个直率的声音,小孩子的无邪是我们应当有得一个模范,与小孩子接触多的人是容易心地干净的,因为他们与比较纯洁的原样结合在一起,然后他们就知道自己原是多么的败坏,多么的曲折,多么的阴险,多么的诡计多端,多么的假冒为善。真正正直的源头,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
你要敬虔吗?你要少讲,不讲不应该讲的话,能勒住舌头的人就是完全人。真正的虔诚就是要制服你的舌头。今天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一句话,使整个人性完全不能振作起来,一句话使许多的人不能和睦。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言语上充满过失,因为我们没有勒住我们的舌头。我做为传道人,我祷告"主啊,我是一天到晚要讲话的人,讲很多的话难免许多的错误出现。求主保守我,给我讲多的时候,还是照样可以持守没有讲错。"这个祷告不是单单一蹴可及,交托给上帝就不必负责任了。一方面有这样的心愿,一方面要有这样的训练。一方面要有这样祷告,一方面要有这样愿意付代价,学习这样勒住你的舌头。
我现在年纪大了,我讲道的速度是从前的两倍慢。我二十一、二岁开布道大会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讲道的速度比现在快了两、三倍。有一次录音录起来,等我自己再听的时候,听不懂,因为讲太快了。现在我很顾念到听众的领受力,我也顾念到听众的速度应当怎么样的,所以尽量在降低速度的当时,增加词句的内容,这使我虽然慢慢讲,同时每一个字都没有浪费,使大家一面思考,一面领受的时候,可以尽力把最多的东西在最少的时间里面听进去。盼望每一个字都没有讲错,盼望每一句话都有造就性,这就是勒住舌头的虔诚。你能不能对主立约说"主啊,帮助我,使我无论对谁讲话都有造就性。""主啊,帮助我,给我与我的嘴唇立约,我的口不出非恩言的话语,我的口不出那恶毒的言语,我的口不出咒诅的言语,我的口不出拆毁人性的言语。"这样,你的虔诚才是真的。
一个真正敬神的人,他才能真正爱人。一个真正爱人的人,只有透过真正敬神,才得到永久的力量。有一次我在印尼讲道,瓦西德总统坐在下面,那一次是回教徒、基督徒、佛教徒一同为国家祷告的日子,他请我代表基督教讲道。瓦西德坐在下面,他眼睛根本看不清楚,但是他人性的威严是相当稳重的。当每一个宗教想讨好一些政治人物讲了一些话以后,轮到我讲的时候,我很严厉地说"总统如果真正敬畏上帝,总统如果真正爱百姓,这个国家就有福气了!如果一个做总统的人不是敬神,不是爱人,这个国家是有灾祸的!"
在上帝面前你真正有虔诚的,你一定照顾患难中的孤儿寡妇。一个真正敬神的人,他一定不能不过一个爱人的生活。而一个真正继续不断有力量爱人的人,他一定要有敬神的动力。这样,这两样不能分开。这样,基督徒不是做一个出名的慈善家,基督徒是做一个令神喜悦的敬虔者。基督徒不是用小钱沽大名,用小利来得大权的野心家。基督徒真的是在暗地中间,不为人知的,在神面前做真正照顾穷人,成为社会里面的光盐作用的圣徒。
愿上帝赐福给我们今天所领受的,可以成为我们生命的改造,成为我们新生活的开始,使我们以后的日子,比以前的日子更敬畏上帝,更爱别人。
(注:本文转自唐崇荣国际布道团台湾办事处官网,内容摘录自唐崇荣牧师亚洲巡回讲经大会《雅各书》,台北,题目略有改动;未经讲员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