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学者畅谈"传福音与为人处世"

基督徒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 "为人"就是如何做人;处世就是如何跟世界上的各种力量打交道。

再思行为规范

很多基督徒认为,基督徒是神所拣选的,分别为圣了;因此,他们和世人不同。为此,他们提供了一些规范或标准,作为基督徒为人处世的准则,比如,定期上教会,什一奉献,饭前祷告,反对同性恋,恪守道德规范,只在基督徒中找伴侣,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当然,不同时期,规定也不完全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台湾有些教会还规定不能看电影,不能去跳舞,不能用吉他唱赞美诗等等。有一点是显然的,增加一个规定,就等于把一批不合乎规定的人从基督徒的行列中排除出去。于是,基督徒就成了"小群"。有的教会干脆以此自居。于是,当越来越多人不认同那些关于基督徒的规定时,基督徒就成了社会上边缘化的群体,失去对社会的影响力。

恩典的概念

2013年秋,我应邀去广州中山大学的"博研班"上一门课(两整天),题目是"西方思想史的自由概念"。最初我不知道这一班的学员组成,去后才知道,学员乃是一批成人士,人数百余。我在课堂上公开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然后从柏拉图和《约翰福音》的角度,追踪西方思想史的自由概念。在奥古斯丁之后,西方思想史的自由概念,主要是由基督徒思想家来界定的。因此,我的讲课主要涉及基督教恩典概念视角下的自由观。学员中有一些基督徒,但更多是无神论者、儒家思想爱好者,也有不少佛教徒。课后,不少人私下找我,说他们感受到我的诚实,并表示基督教恩典概念对他们的启发很大。我不知道这堂课对他们以后的思想和信仰会发生什么影响,但是我深深感受到,其中有福音的传播。

"传教"变"赐教"

自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以降,基督徒的"传教"往往是一种"赐教"。这种做法不断激起中国学者的反弹情绪。当我们以真理拥有者自居时,"传教"只能是自卖自夸。80年代以来,神藉著大批基督徒在中国社会作见证,使得基督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但是,中国思想界仍然有一股强大的反基督教情绪,不减反增。理解这一点并不难:对于任何一个思想家来说,一种学说、理论或教义是否为真理,都必须通过他的所谓"真理"检验。如果符合他的检验,那就是"真理"。必有弟兄姐妹说,他的真理检验标准很有问题。这话没错。但是,人家可以反问:真理标准在哪里?凭什么一定要接受你的真理标准?

看来,我们需要对"传教"和"传福音"进行分辨。"传教"是把一套教义或说法加在他人头上,不顾对方感情,且在语言上强迫对方接受。比如,我们常常会说,你必须相信三一真神才能得救。说这话时,我们当然是相信三一真神的;但是,我们同时坚定地认为,我们拥有关于三一真神的真理性知识。于是,我们就把自己所理解的三一真神当作真理,将有神论世界观强加给对方,要求对方放弃其无神论世界观。这便是高高在上的"传教"。但是,对方凭什么接受你的有神论世界观呢?

传福音是分享

然而,"传福音"不是这样的。 我们都是罪人,缺乏真理而自以为是。"没有一个义人!"但是,耶稣基督来到我们面前,向我们宣告了神拯救罪人的福音。我们相信这个宣告,并成为基督徒。在信心中,我们重生而成为新人,从神那里直接领受真理,更新改变。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经历。因此,我们希望其他人和我们一起来领受神的祝福。我们宣告耶稣的救恩,讲述我们的见证,目的是让人感受到我们的诚实和信心,从而接受我们的见证,接受我们的宣告,一起来到神面前领受真理。这便是传福音。传教是在教导人。传教者是教师,高高在上,凭借的是他的思想和教义。但是,传福音者则是侍候者,凭著对神的信心,对人的爱心,分享自己的见证。前者把人带向某种教义;尽管这些教义可以冠以各种伟大的名称,但仍然是人的思想观念。后者把人带向耶稣;尽管传者和听者对神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从神那里直接领受。

荣耀耶稣的准则

耶稣在离开门徒前向父祷告:

"我把你的话赐给他们,这个世界就恨他们;原因是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正如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不求你把他们提离这个世界,但求你保守他们离开那恶者。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正如我不属于这个世界。在真理中圣化他们!你的话就是真理!正如你把我派遣到世界,我把他们派往世界。我为了他们而圣化自己,就是为了他们在真理中被圣化。 "(《约翰福音》 17 : 14-19 ,作者自译)

在这段话中耶稣明确指出,基督徒不属于这个世界,却不能脱离!基督徒没有真理,却要在真理中圣化!因此,我们基督徒是在两个世界的张力中生存的。我们相信耶稣基督,在信心中,我们看到了神的国,并跟随耶稣进入这个国。但是,我们仍然生活在这个世界,虽不相属,却不相离。我们既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又走向神的国。在真理中圣化,就是说,我们是接受者、跟随者、分享者;而不是真理拥有者、不是真理教师、不可能把真理教导给别人。因此,基督徒不是一位传教者,而仅仅是一位传福音者。有人会说,当我们完全融入社会,是否就会随波逐流,失去基督徒的性格?比如,世人都在努力挣钱,难道我们基督徒也这样跟著去做?

其实,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生存环境;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这些追求都是有具体内容的,指向某个目标。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的"属世"追求,究竟是依赖自己,还是依赖神?我们的追求往往都是属世的。然而,我们相信耶稣基督,因而把我们的追求交在神手中;神可以让这些"属世"追求成,也可以使之失败。无论成失败,都有神的旨意。因此,在信心中,基督徒凡事都可以做。实际上,正是在这些"属世"追求中,我们经历神的带领,并为神作见证。

基督徒的为人处世,归根究底就是荣耀耶稣的名。我们是要在这个世界的各行各业中为耶稣作见证。这样,基督的福音就广传了!

(注:本文转自《恩福杂志》,获刊主蒙允转载,作者谢文郁在山东大学及北美华神担任教职)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