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的職分除了傳揚福音,也需服務社區、關懷弱勢社羣,香港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社會服務協調主任吳健文在最新一期《今日華人教會》以多年的社服工作經驗,分享在關懷事工與大使命中怎樣取平衡。
按聖經吩咐教會實踐社關
吳健文指出,社區關懷是基督徒重要職分,神呼召教會亦是效法耶穌的榜樣,進入人有需要的人羣當中,服侍包括物質和心理的需要,所以教會參與社區關懷和傳福音必須平衡兼顧。
他以《聖經》新、舊約為例指出,在舊約彌迦書6章8節説:「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箴言3章27節則稱:「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在新約亦有多處提出,基督徒要愛鄰舍(利末記19:16-18)、好撒馬利亞人故事(路加福音10:25-37)、相愛如兄弟(羅馬書13:10)、「不願有一人沉淪」(彼得後書3:9)、 「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摩太前書2:4)。
吳健文認為,教會可從關心鄰舍的身心需求,進而關顧他們的靈命需要,關懷鄰舍的身、心、靈是傳福音的必然進程。因此社會關懷是為福音工作鋪路,有效的福音預工。
社區關懷與傳福音皆兼顧
教會兼顧社區關懷事工之時,吳健文建議可著重三個向度。他指教會要衡量「需要」。由於每個社區都有不同需要,教會需瞭解社區各種情況,例如各年齡人口比例、經濟狀況、社區環境、住屋條件、交通等。他以服侍的大埔區為例,區內有八十一條傳統村落,保留許多單幢式樓宇,村落中有不少獨居長者,也有新來港家庭的劏房户等。
另外,他認為教會也需要平衡「資源」。他覺得要整合這些資源,例如在他服侍的機構,已有教會紮根地區的影響力、慈惠基金、弟兄姊妹不同的恩賜;大埔區內其他社服和教會團體,甚至政府及非盈利組織創辦的專業社會服務機構,他建議可與這些夥伴合作。
吳健文更指,社會工作是生命影響生命,教會藉著社會服侍彰顯神的愛。他按在其機構以往的經驗例,在2014至2016年推行名為「傳愛•存感恩」鄰舍關懷計劃,與區內其他機構及教會合作,關懷大埔區內六個公共屋邨低收入家庭及兒 童。透過屋邨嘉年華吸引人流,傳遞感恩關愛的信息,而且留下參加者的資料,日後跟進或探訪,透過活動讓教會有機會將福音的信息帶進人羣。
他感恩在十五年裡,神提醒和帶領他與該機構發展專業服務與使命,擁有智慧和力量,兼顧社會服務與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