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眼中,"宣教士"是一种拥有"十八般武艺"的人。他不但会领人归主,也懂得作门徒训练,到信徒越发增多时,宣教士自然成为教会的"牧者"。除了上述这些事奉技巧的装备外,早期的宣教士们更需要攀山越岭从事探访及开拓,体能的装备也成了宣教士的基本装备,不然,他的事工会受一定的限制。在某种医疗设备情况下,早期宣教士也会临时充当"赤脚医生"及"接生婆"等;为了要兴建教会,宣教士有时也需要充当"设计师"及"工程师",这些都属于专业技能的装备。在比较迷信的地区,邪灵的势力也相对旺盛,宣教士不少时候就成了"驱魔人"。
时至今日,因著各地工场趋向现代化,不少早期宣教士所需的本领已有现代专业代劳,如医院或诊所可减少早期宣教士充当"赤脚医生"及"接生婆"等职,但在某些情况下,今日的宣教士也需要具备一些医疗及卫生知识,可提供给他们的宣教对象。专业的建筑师可减轻宣教士的"设计师"及"工程师"等责任,但宣教士往往仍需在工场上监督工程的进行,甚至自行购买建筑材料,才不致盖"贵价楼房",甚至日后发觉"偷工减料",觉得有"被骗"的感觉。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需要宣教士有开车的本领,单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会影响事工的发展,因为公共交通工具有它既定的作息时间表,未能按事工的需要及时运作。
传统宣教士究竟需要哪些装备?连大理在《差传事工手册:教会、差会、宣教士》一书中曾提出十项差会对宣教士的基本要求及八项其他要求。他的十项基本要求是:(1)清楚宣教的呼召、(2)灵命成熟、(3)甘愿为仆的心志、(4)懂得自律、(5)关心传福音、(6)愿与别人分享(包括特别的恩赐和技能)、(7)生命 (团体生活)和事奉的经验、(8)稳定的情绪、(9)适应不同环境的体能、(10)愿意学习新的语言。
八项其他要求是:(1)贯彻始终的工作经历、(2)开拓工作的经验、(3)团队工作的能力、(4)与意见不同的人共处的能力、(5)愿意聆听、(6)被人接纳、(7)与人沟通的能力、(8)管理好家庭的能力。
为了要面对一些创启地区的需要,今日也有不少前线工作者是带著专业身份在工场出现,但他们却在努力承担使命。现在以"双职"身份参与宣教的一位同工在《万族万民》期刊中指出,"双职"前线工作者除了具备自己专业方面的装备外,还需要有属灵(灵命深化、生命素质、圣经知识与应用)、事奉(个人布道、栽培初信者、带领小组查经、一对一及小组门训)及跨文化(职场人事关系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如何把信仰溶入生活与专业)等方面的装备。
综合上述传统宣教士和"双职"前线同工的基本装备,笔者从"神州华传"的宣教士职前训练的五方面(PRICE),即个人成长(Personal Growth)、资源摄取(Resource Retrieving)、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文化适应 (Cultural Adaptation)和事工建立(Establishing Ministries)稍作整理后与大家分享。
从上面的图表来看,宣教士的基本装备大部份在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事工建立三方面,因为本期有其他文章讨论人际问题及宣教呼召,故笔者在此只谈论宣教士的圣经装备、事奉技巧装备和个人素质装备这几方面。
圣经的装备
对于一个宣教士而言,有圣经的装备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一个宣教士到底需要多少圣经装备?对于这个问题,答案也是因宣教士的不同事工性质略有不同。如果宣教士的事工以训练为主,当然圣经的装备越丰富越好。但丰富的定义也很难确定,是否以能使用希伯来文及希腊文解经才算丰富?其实也未必,因为一般宣教工场上的领袖不是信主不久的信徒就是文化水平可能还达不到学圣经原文的地步,如果宣教士在培训时用上圣经原文来作解释,可能只满足了培训者的解经意愿,却对受众者用处不大,因为听不明白。其实,作为神话语的诠释者,对经文的意思有深度的了解固然重要,但能深入浅出的将神的话语解释给受众,让他们明白神话语的意思更重要,若能达到受众都明白神的话语,宣教士的教导工作就算成了。我们的主耶稣是我们的最好榜样,祂常用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深奥的真理。
宣教士不都是培训者。不少宣教士其实多在传福音及栽培初信者这两方面事奉,不少"双职"前线工作者因为有专职在身,不便直接参与教会的事工,所能参与的事工比较偏重在传福音方面,最多也只是带领小组查经或一对一门训之类等事工而已。因此,笔者认为,宣教士在圣经装备方面,最低限度要有圣经概论(包括旧约及新约概论),这样才不致连圣经最基本的内容都没有。如果可能,笔者认为应加上四福音、摩西五经和罗马书的研读,因为这几卷书含有相当重要的基本真理。当然,如果条件许可,笔者认为有至少一年至两年的正规圣经装备会更理想。
圣经知识固然重要,但将圣经教导别人又是另一回事。为确保宣教士在上工场前有教导神话语的能力,笔者建议当把握参与教会中教导主日学的机会,这样就有实践教导圣经的基本了。最好是教导儿童主日学,因为宣教士在上工场前可以操练用显浅的话语及方法让孩童能明白,上述深入浅出的教导就有保证了。
事奉技巧的装备
至于宣教士应具备哪些事奉技巧的装备,也是一个不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清楚的,因为同样是因事工而异。
以一个从没有全职事奉过,正准备上工场"初试啼声"的宣教士为例,无论是传统宣教士或是"双职"前线同工,均不能缺少个人布道的装备,因为这是宣教士从上面得来的召命。如果到了工场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传福音,该宣教士的事工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他与当地人见面时只聊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事不谈,却没有谈及能救人的福音。有一天该宣教士所接触过的人,可能会抱怨宣教士没有将最宝贵的东西告诉他们。因此,笔者建议宣教士必须学会至少一种布道法,及会使用至少一种布道工具,并有计划地使用已学会使用的布道工具向陌生人传福音,最好是异族人,因为宣教士将来在工场上所遇见的都是未信主的异族人。
除了布道的装备不可少外,能带领门训也是不可少的装备。主耶稣所颁布的大使命内容是"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只领人归主而未使人作主的门徒仍未完成主耶稣的吩咐。因此,笔者建议宣教士的基本之一是能作门训。现在已有不少门徒训练的材料供人使用,如果教会有开设门徒训练课程,笔者建议准宣教士先去学,学过之后最好有机会能试用一次,才能保证会用这份材料。即使已会使用这份门训材料,在宣教工场使用时,仍需注意当地文化与宣教士本国文化是有差异的,需加以注意调整才好。
个人素质的装备
宣教士在工场上,是没有一位上司常在旁作监督的。所以,宣教士要懂得自律,意思是:即使没有人在旁监督,自己仍能自发性事奉,如定时出去探访、传福音及规定时间温习语言等。没有自律性的宣教士可以睡到日上三竿,或花不少时间在玩电脑游戏,或看电视等,到要写报告时也可整理出一些动人的报告来,因为根本没有人会知道。所以,请容让笔者向准宣教士进言,学习为自己定时间表及计划,并持之有恒的操练自律,到正式上工场时,自律已成习惯了。但请注意,工场地区对时间的观念往往与宣教士本国对时间的观念不一样,在实践自律时不可忘记文化的差异,不可太死板执著。
笔者在引言中也提到体能的装备,宣教士所到的工场有可能在高原,也有可能在低洼地区,两类地理环境的气候颇不相同,宣教士需要适应。有时为了事工的需要,必须长途旅行,宣教士的体能适应就显得重要了。笔者建议在上工场前,设法尝试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生活一些时间,这样也稍能加强体能对环境的适应。至于长途跋涉的事,若能在上工场前学会开车,对事工的发展一定有利。学习乘坐长途车,也是体能训练之一,因为无论是开长途车或乘坐长途车,也是很疲累的,很多时候一到达后就要开始事奉,没有足够的体能是应付不了的。
宣教士在工场上有弹性(flexible)也属重要的装备之一。很多时候不但是宣教士本国文化与工场文化有一定的差异,不少时候,连同一国家差派到同一工场的宣教士一起生活和服事,缺乏弹性往往会引起一些人际问题,所以,宣教士学会弹性处理事情,也会减低产生人际间的问题。宣教士不能硬性将自己认为对的强加诸别人身上,因为自己认为对的,极可能也不是绝对合理的。
结语
宣教士的基本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题目,笔者只从一些角度提醒准备成为宣教士的人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但愿差传的主帮助我们作好装备,以致我们都成为合祂使用的工人。
(注:本文蒙允转自《华传》第二十七期,题目略有改动;文章版权归属神州华传,作者何俊明牧师为神州华传国际副总主任——工场)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