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摯難求 餘德淳妻亡 朋友陪伴共患難

20170816
20170816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然而人海茫茫,知己何處可覓? EQ訓練研究顧問餘德淳博士卻認為,神是與人常伴,是人最好的朋友。

友誼的四個里程碑

餘博士説:「研究指出人生中結交朋友的時期分四種,全都在十八歲以前。」這分別是五歲、七歲、十一歲及十八歲。

五歲時結交朋友是源自好奇心,對於與自己類似的人感興趣。七歲的是遊戲中的朋友,開始有隊伍的意識,當中藴含友情及仇恨的元素。十一歲則相對成熟,所結交的朋友是在所謂「技術」層面上,開始會對各種興趣和嗜好作交流分享,就如棋藝,球術等等的優勝劣敗。而十八歲的朋友圈話題總離不開人際關係,學業工作的「心得」。而這些友誼互動會在十八歲後會經歷第二次循環,直到人生的晚年。

交友的關鍵

怎樣交朋友﹖餘博士表示「朋友乃時常親愛。」(箴言17:17)在英文聖經中解作 「friends show their love「 :「這便是交朋友之道,在乎能否表達你的感情。」這不是人人皆能,就如與陌生人見面時有人會語窒,表現抗拒;也有人像一見如故,適度地表達友善。餘博士説:「表達感情和愛在乎真誠。」對於友誼,真誠地表達感情是極其重要,應當表裡如一。

「兄弟為患難而生。」餘博士指出,很多時摯友也是因患難而生,故有所謂生死之交,能共患難的友誼往往都能維持,而兒時中相識多數只是泛泛之交,正因為童年很少經歷大的患難。餘博士妻子病危時有友人雪中送炭,一舉遷進餘家照顧其妻,直至一年半後他的妻子去世。他認為神要使人面對患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人遇見真正朋友。

而他認為教會是讓人接觸智慧的地方,因《聖經》提及:「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所以,追隨耶穌便等同追隨智慧,耶穌便是人的良友。

餘博士「生死交」的故事

餘博士認識一位太太曾經患抑鬱症,而她的丈夫患有末期胰臟癌。末期胰臟癌患者一般都會在一年內去世,但她的丈夫竟然活了三年仍健在,更有能力出外旅遊,享天倫之樂。而這全因他們一家都追隨著充滿智慧的神,使她的丈夫能在經歷三次復發、四次化療之下仍堅持下去。有一次,她的丈夫需要住院,與丈夫相隔又有抑鬱前科的她本應寢食難安,但神卻讓她得著平安與智慧,使她知道擔心是於事無補,因神會為他們打點一切。

那位太太説:「這條路不是我們單獨面對,而是有個朋友時時刻刻看守我們,帶領我們走過去。面這位朋友便是神。」 即便至親,也無法廿四小時照顧對方,但神卻是無時無刻看顧著人,與人甘苦與共好朋友。

追隨神不但讓他們一家有智慧、平安去應付艱難的生活,更使他們行有餘力去幫助他人,其中一位對象便是餘博士的妻子。在妻子去世的前一天,餘博士友人夫婦親赴養和醫院探望。雖然他的友人因療程而導致腳部腫脹,需要穿膠鞋,但他卻願由西環乘車再走上山路前來醫院,更帶備湯水給餘博士妻子。餘博士認為,這是因他們的生命中都有著耶穌,才能將自己所受之苦拋諸腦後,還有餘力去安慰別人。

對於友人一家的經歷餘博士總結説:「我人生中認識許多朋友,但仍不及這兩位認識了僅僅兩年、與我共患難、在主內認識的朋友。即使你今天贏盡所有,但假如你還未換取智慧去認識上帝作伴,你的生命還是充滿了最多的遺憾。」

與「智慧」為伍

「與智慧人同行必得智慧。」(箴言13:20)餘博士認為應結交一些有聰明智慧的朋友。然而他釐清,有知識不等同有智慧。他又説:「真正的智慧不等同那個人充滿智慧,而是他樂於親近智慧,讓自己時常在生命中得到啟發,找到對的路。」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