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環球福音會關顧部同工廖慧芬在最新一期《大使命雙月刊》發表主題文章,探討差會該如何關顧宣教士。
文章提出,差會對宣教士的關顧應該包括支持、牧養、關心、建立和發展。從多向度看,包括關顧個人、家庭、事奉、教會及差會。關顧也需要涵賓鑄苳h的整個事奉生涯:準備期、事奉期、回國述職期及離職或退休期。
廖慧芬從宣教士的事奉生涯著手,對差會的關顧工作作出了初步設想:
一,準備期
作者認為,關顧同工可在宣教士的準備期,幫助他們作出合適的決定,並且瞭解他們子女的想法,幫助整理孩子的情緒等。
另外,關顧同工需要與宣教士探討一些長遠重要的課題,比如子女教育規劃、醫療及意外保險和退休計劃等。
二,前線事奉期
作者將前線事奉期的關顧分為工場上 的關顧和後方的關顧。其中工場探訪特別重要與必要,包括問候宣教士生活適應如何、人際關係、挑戰等。必要的時候,關顧同工可給予宣教士切實的幫助,比如幫助搬家、照顧小孩、下廚做飯、幫忙清掃房間等。
後方的關顧也必不可少。關顧同工若能夠與宣教士家人,尤其是年老的未信主的父母建立穩定信任的關係,在必要的時候,差會便容易與他們溝通並得到支持。
關顧同工也可以在後方參加宣教士的祈禱會,瞭解宣教士的處境和需要。
三,回國述職期
文章指出,宣教士回國述職期間最大的挑戰是時間和活動的合理安排,如何兼顧宣教分享聚會、支持者見面會、與家人相聚及休息。
關顧同工也應利用這段時間,為宣教士安排身體檢查、進修課程、心理輔導或退修等,使宣教士身、心、靈重新得力。
在此期間,宣教士子女也需要關顧。關顧同工可為他們安排入學讀書、尋覓短期工作、協助適應本地文化等,並且幫助他們解決成長危機、親子問題、情緒困擾或信仰疑惑。
四,離職或退休期
作者提出,宣教士從宣教一線退下來,需要重新定位角色。他們多年在跨文化環境事奉,若回教會講求組織和問責的事奉團隊,適應起來未必容易。關顧同工需要在這時幫助他們探討前方方向。
並且,細心關切退休宣教士的各方面需要,尊重和珍惜他們為差傳事工寶貴的資源。
五,危機處理
最後,作者提出差會需制定危機處理政策及架構。一旦有需要,關顧同工可到工場支援,或在後方協助宣教士建立復原力和抗逆力,化危機為轉機。
除了關顧同工,差會還需要與其他差派者、專業人士、關顧團體等合作,為宣教士提供多方面支援。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