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消息】去年12月6日,中國福音會舉辦了「基督教出版事業在中國」研討會,約有70位來自台、港、韓及北美的來賓共襄盛舉。會中除了投身出版事工多年的老兵、新秀以及參與文字工作的宣教士之外,還有非常關心並支持文字事工之需的專業人士。
此次研討會的內容將出版成《中國與福音學刊》,不過在還沒有出版前,已有人當場先訂阅,甚至有大量預約要在海外發送,令同工們感到十分雀躍。
中國福音會第71期月訊摘錄了最後一堂座談交流中的部份訊息,盼望能「啟思」廣益,同時堅定所有「文字之道」肢體的心志,讓大家得著安慰與鼓勵,克服種種困難,在上帝所託付的使命之下繼續向前走。
以下為第71期月訊摘錄部分內容:
謝弟兄(為五南圖書公司工作):二十多年前我想做基督教出版,但後來放棄了,因為基督教文字工作者想養活自己實在太困難。今天在這裡見到堅持從事文字工作的李鴻志牧師,雖然版税收入無法養活他,但他仍走下去,我感覺很不忍、卻又欣慰。提出三點觀察,也是問題:(1)對華文繁體出版品的擔憂,當大陸簡體書來台以及考量簡體書的市場,台灣的出版者該如何經營下去?(2)我從七年前開始做電子書,發現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3)當一個作品的電子、網路等種種版權都被出版社簽死時,卻又沒有好好推廣作者及他的作品,以致作者事後與別的出版社洽談很困難,這是很多作者面臨過的問題。我在幫助這一類事務和進行電子書工作時,常常碰到這種情況,而出版社也因政策問題而不願更改或調整。
陳培德牧師回應「版權保護」的問題:更新改版可以解決這種單品多項版權都被卡死的問題;或者挑戰自己有新的體會和另外出版好的作品,比苦惱版權簽死的問題有意思得多。
王瑞珍牧師提建議:變成電子書,這的確是一件很大的改變,不過有些神學教科書因購買量小,不妨以POD型式小量印製,減少庫存與成本的壓力,這也是可行的辦法。
葉維輝長老(中華基督教禮賢會)提問:電子書是全球趨勢,雖然價錢低,甚至有很多是免費下載,它是出版業的隱憂?或是一件能樂觀看待的事?數位化之後,電子書造福了全球讀者,在更加便利的情況下,是不是反而摧毀了作者及出版社生存的空間?教會弟兄姐妹也習慣了四處拷貝、免費取得,基督徒學者如何看待這種事?
陳白浪弟兄(中國主日學協會行銷部)分享:電子書免費或便宜下載,廠商賺的是網站廣告費,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我們要學習以網路世界的遊戲規則去想,用什麼東西吸引顧客、用什麼方式銷售產品、用什麼平台或媒介取得利潤,這些設定值得我們思考。
李正一社長回應電子書和「免費取得」的問題:電子書可以很簡單只是放文字檔,也可以花大錢去設計製作。對於那些免費下載的人,我們無能為力、也管不了,我們就當作那是恩典、禮物,送給不願意花錢或比較沒有錢的人。以此心情去看待,作者和出版者就不會太難過了。基督教出版雖然也需要有營利才能生存,但畢竟福音好處也是白白得來,我對盜版行為至今未採取訴訟方式,就是出於這樣的心情。嬝玨葴D一直在改變,尤其是電子書對很多人的工作或研究都非常便利,要扺抗也抵抗不了,不如坦然面對、因應。當然,現在所有的中文出版社都要面對數位化和簡體書的問題,真是痛苦的不得了,也野璊e運用實體的和數位化的書刊,也能找出一條新路。另外,若大家能規規距距付費下載,還是能創造利潤。
彭懷冰牧師回應對盜版的看法,以及終場總結:關於Copyright版權這個觀念,大陸人常回答“Copy is right.” 但是,把雞殺掉了,以後叫誰去生蛋呢?我們校園出版社大概是被盜版得最多的,但我們無法去計算和計較(這並不是説歡迎來盜版),乃是為了陪伴他們成長,並且在文字工作上繼續培育人才,從根本上來解決兩方的需要。十幾年前大陸對基督教出版品的看法和接納度,與今日比較起來,已是很大的進步了,我們要給他們繼續進步的時間,正如小樹長大也需要時間。我們無私的付出、陪伴並為他們禱告,盼望他們的觀念以及人材能漸趨成熟。中國每天在變,我們則是天天需要更新變化,在福音工作上,我們不是倚靠勢力和才能,而是倚靠上帝,正像剛剛那位孟弟兄所提醒的。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人,或者説,我們只是在神的工作中有份、要觀看祂作為的人;很多時候是神自己成事,而我們只要小心別讓自己搗蛋壞了事。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
-
特朗普政府推動宗教自由新舉措: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葛福臨受任委員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5月1日「全國祈禱日」活動上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佈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旨在強化美國公民宗教自由的憲法保障。在被任命的13位委員中,華人基督徒熟知的福音派領袖葛福臨(Franklin Graham)也名列其中。
-
約翰·派博細數講道的十重榮耀:傳道人為何雖苦卻蒙福
「基督教講道是一種榮耀的特權。」這是牧者、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幾十年講道與牧養生涯的深切體會。他列舉了十個理由,説明為什麼在講道中持之以恆可以使講道人得到極大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