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事工」創辦人、香港「歷奇輔導」草創先鋒之一的蕭智剛博士致力幫助青少年回歸正途,1992年被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近日更獲選為2024年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傑出校友,人生迎來新的飛躍。
本身是註冊社工的蕭智剛博士在理大社會科學系校友會會議上,以「中小型社會福利機構的創業服務及創新發展經驗分享」為題,道出了他幾十年來走過的寶貴經驗。
踏出毒癮邊青走入社會服務專業
人稱「蕭Sir」的蕭智剛於1987年入讀理大(前稱理工)開辦的Part-time Day Release (PTDR)課程,三年後畢業,坦言少年時根本沒想過自己有機會讀大學。
他父親是金牌武俠劇監製蕭笙,曾在當時香港的兩家電視台製作過多套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尤其擅長於長篇武俠劇。蕭Sir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分開了,父親當年打拼,日夜忙於拍片工作,在缺少成人陪伴成長的蕭Sir誤入歧途,十五歲加入黑社會、十七歲開始吸毒,染毒三年後經教會朋友幫助,接受了福音戒毒。
戒毒後在社會機構做見習同工,後來理大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經機構推薦進修當年的PTDR。
創辦基甸事工
畢業後,蕭Sir繼續在社會服務機構服務,希望透過自己少年時的經歷協助一班邊緣青少年。時至今日,青少年仍是他致力服務和關心的對象。後來他創辦了基甸事工,透過向青少年提供野外行軍訓練,鍛鍊和幫助他們。
基甸事工推行制服團隊訓練。有別於其他常見的制服團隊,基甸事工是始於本地的事工。此外,基甸並不是每週集隊,而是以專案式(one shoot)集隊,並配合跟進小組。他們多辦五日四夜的野外營,所以比起一週只見一次,能更密集式接觸,更能個別並更深瞭解受眾需要,跟他們建立更強的關係。
最高峯時期,基甸事工服務受眾一年內多達二萬人次,很受學校歡迎,很多中學把初中生交給他們訓練。近年,基甸事工也開展更多輔導服務,幫助上網成癮、情緒波動、上學不足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很多早年接受基甸事工服務的孩子,今天已長大了,有的在海外升學,有的剛考完DSE,他們均在學業成績上表現理想。
蕭Sir笑言:「回顧我的成長,小時候的我可能也是S.E.N. 孩子,需要另一類的方法去學習。我發現自己是越年長越能發揮,才幹很多是後期才展現出來的。」他指出,學習方法不應該只限於正規的一套。
一向幽默感十足的蕭Sir以「M&m」為切入點,結合他幾十年的心路歷程,就中小型社會福利機構的創業服務及創新發展,分享他的心得。M指的是Mission; m指的是means。
Mission——帶著異象向前行
蕭Sir強調使命、異象與核心價值的重要性。要開創一個工作,若不是被使命點燃,是無法堅持或克服困難。
蕭Sir説:「我在中小型社會福利機構人員協會認識一位朋友,他成立的機構是給老人提供上門探訪服務,藉此關懷有需要的長者。目前只自己一人,也從未受過正規社工專業訓練。他是一名退休人士,對長者探訪工作很有熱誠,只是通過跟身邊的人分享異象而獲得一些捐助,就算收入不高,只夠維持生計,但感到滿足。」
中小型一定要做好一件事:籌務經費。蕭Sir曾經向一些富有的人籌款到中環半山豪宅與對方見面,遇過一些不太客氣的嘴臉,之所以能克服這些,是因為自己裏面有明確的異象,清楚知道自己「為誰辛苦為誰忙」。
此外,蕭Sir也引述了相熟的神學院的經歷。他説:「讀大學前,我先修讀了神學的。我同樣是他們的第一屆學生。神學院的負責人其實沒有錢,銀行户口只有三千元就開辦課程了。連銀行也感不解,問他們到底有甚麼把握可持續辦下去。對方沒有信仰,可能很難明白。 但負責人心中就是有著呼召,結果他們辦了二十屆!看著他們所經歷的,我在這方面也受到感染。」
蕭Sir談過了M(Missions),續談m(means),並且提出「創路十招」分享創立機構的實戰經驗,見另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