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訊】美國總統大選尚餘少於三個月,面對代表共和黨和自由黨的兩位候選人不同的政見與價值觀,基督徒選民普遍感到無所適從。位於加州的超級大型教會馬鞍峯教會上週六(8月16日)舉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公民論壇,邀得兩位候選人同台輪流作答全國基督徒們所關注的一些議題,並各自剖白自己的精神與信念。
馬鞍峯教會創辦人華理克牧師充當公民論壇的主持,先後 親自向自由黨的奧巴馬及共和黨的麥凱恩發問一系列相同的問題,特別是有關財富管理、領導力、世界觀及美國在世界上的角色。華理克牧師在論壇舉行前表示,希望這次公民論壇能夠達到三個目標——幫助個人承擔責任、幫助教會重獲信任、並鼓勵美國社會恢復文明。
「今天我們相信政教分離,然而我們不相信信仰能夠與政治分割開來,因為信仰代表著一種世界觀,而每個人都有著某種世界觀。」華理克牧師在論壇開始時向在場超過6,500名觀眾作出了引論,「因此瞭解他們(兩位總統候選人)是非常重要的。」
據悉,華理克牧師向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提問是綜合自美國各地的牧者及教會領袖們之意見,另外也有一隊研究愛滋病及宗教迫害等問題的專家們作「智囊團」。無論是從個人層面如最失敗的經驗,以至墮胎、婚姻及幹細胞研究等有關價值觀的難題都一一沒有難倒兩位候選人。
一如所料,奧巴馬及麥凱恩在大部分的議題上都有相反的立場,但最觸目的是兩位前參議員均認同美國最嚴重的道德淪亡是缺乏無私的精神。
「我認為美國最嚴重的道德淪亡是,我們仍然未能遵守馬太福音所教導 的基本訓誡——這些事你們既作在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耶穌身上了。」奧巴馬回答華理克牧師,「我有一種感覺,當人們還未花足夠的時間去紀念這些最小的,我們的國家就仍然富有和強大。」
而麥凱恩作答時,一致地表示,美國最大的道德淪亡是「人們未有盡力去思考超過我們個人的利益的事情,即使我們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加有優勢」。作為共和黨的代表,麥凱恩鼓勵美國人多多參與和平部隊、紀律部隊、加入軍隊或其他信仰機構及志願團體。
你那本非常成的書頭一句就説『不是為了你自己』。」麥凱恩作答時打趣地引用了華理克牧師《標竿人生》一書的內容,「那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超越自己的利益之外,有更大的原因去事奉。」
除了美國最大的道德淪亡及「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兩個議題,奧巴馬及麥凱恩表達了相同立場之外,兩位總統候選人在其他項目上都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有關墮胎問題,麥凱恩簡潔地回答説,每一位嬰兒在受孕的一刻開始已經擁有人的基本權利,而且他強調了過去25年來他在國會及參議院內的維護生命立場的記錄。相反地,奧巴馬則表達了維護選擇權的立場,但又重申他並不是支持墮胎。
「我不認為女性可以隨意在這些事情上作出決定。他們在幾個方面都會遇到相當的掙扎——需要與他們的牧者、配偶、醫生及家人商量。」奧巴馬解釋説。他同時提出了一些降低墮胎率的方法,包括減少意外懷孕數字及提供足夠的資源給那些選擇把孩子生下來的母親。
奧巴馬在回答對宗教組織的看法時表現為難,頓時成為了焦點。當時華理克牧師的問題是,若一個宗教團體根據個人信仰背景來決定是否聘用為職員,是否應該沒收這種團體得到聯邦政府資助的資格。
「普遍來説,宗教團體不應因為它們的宗教背景而影響它們得到聯邦政府資助的資格。」奧巴馬説。而麥凱恩面對相同問題時,也有類似的「摸不著邊際」的反應。
最難忘的一幕是華理克牧師問到兩位候選人,在他們的心目中,何謂基督的跟隨者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上怎樣實踐信仰。麥凱恩回答説,他深信自己已經得救並且已蒙饒恕,然後話題立即轉到當年他做戰俘期間遇上一位越南基督徒軍人的經歷。他感觸地説,自己永遠也不會忘記與這位越南基督徒軍人互相分享的一刻。
另一方面,被譽為比麥凱恩更屬靈但卻是更自由的奧巴馬,明確地回答説「基督是他每天生活的力量及生命的泉源」。
總結時,兩位候選人均表示他們超越自己政黨的能力將會是他們作為下一任美國總統的力量。麥凱恩在一分鐘的結束演説時表示:「我過去有與其他黨派合作的經驗,我亦希望繼續這樣做,而且我相信——正如我已經説過——美國人都認為現在是先把國家放在首位的時間。」
奧巴馬也強調了自己擁有「在政黨之間、種族之間及國界之間建立橋樑」的能力,而且他深深感到目前美國正面臨著經濟的重要關頭、世界也面臨著重要關頭。
週日早上,華理克牧師就週六公民論壇的內容,準備了特別的主日證道,主題為「作出你的選擇——在大選前你必須考慮的問題」。請留意其後詳細報導。
[資料來源:美國《The Christian Post》加州實地報導]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