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话:"有仇不报非君子。"然而,梁永善牧师以"回首前尘泯怨恨"为题,指出能宽恕化解怨仇才是王道。
以色列之父雅各早年生了十一个儿子,当中最为得宠的是约瑟,使众兄长大为妒忌。梁牧师在此提到:"父母的偏爱有可能是家庭中怨恨的原因。"
有一次,雅各吩咐约瑟去看在远处放羊的十个兄长是否平安,而其兄长却歹念陡生,把他卖到埃及为奴,并向父亲雅各讹称约瑟被野兽所杀。年仅17岁的雅各被卖往波提乏家中作奴隶,他勤劳工作、克尽己任且神与约瑟同在,因此,约瑟很快便当了管家。但是,约瑟因拒绝波提乏之妻的色诱而被其诬陷入狱。幸得神一直与约瑟同在,因此及后仍受赏识,被委派管理狱中事务。
后来辗转之下,他为法老解梦,并得王赏识,晋为宰相,而其时他已年届三十。梁永善牧师说,逆境不能逃避,做事亦不能马虎; 而应仿傚约瑟做好本份,坚持原则,依靠上帝,自会得人赏识,守得云开见月明。
兄弟重逢
当正值荒年之际,年迈的雅各吩咐十个儿子到埃及籴粮,唯独留下小儿便雅悯。便雅悯是约瑟同父同母的亲弟,雅各因早年的阴影而不欲失去便雅悯,故把他留下。而约瑟于埃及重逢十个兄长,仿如隔世。他一眼便认出了他们,而兄长们万万也料不到这万人之上的宰相竟是弟弟约瑟。
约瑟本是家中宠儿,因被兄长出卖辗转沦为奴隶、阶下囚,蒙冤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出人头地,对众兄长的怨恨确实可想而知。面对兄长他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他们下狱三天,后将众人放行,独留下西缅为质,且要求他们带便雅悯前来,为的是测试他们是否已悔改,复有手足之情。
兄长似乎已淡忘当年出卖约瑟之事,但事实仍深负罪疚感。当他们被收监时非常惊慌,并认定是因当年之恶行而遭受报应。<创世纪>42章21节记载:"他们彼此说:『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他哀求我们的时候,我们见他心里的愁苦,却不肯听,所以这场苦难临到我们身上。』"
梁牧师说:"很多时我们犯错而没清算,但如果罪未受宽恕,会不经意间勾起我们不快的回忆。神亦往往利用一些逆境唤醒沉睡的心灵。"当他们回到家时,父亲雅各既不赞赏他们为其买粮,亦不怜悯他们受牢狱之苦,反而指责他们。而众儿子却没再计较雅各只偏爱便雅悯,亦忍受父亲无理的指责,显示他们已成熟,不再是以往幼稚的孩子。
手足泯怨仇
不久之后,雅各一家又陷入缺粮危机,雅各众子带同便雅悯又到埃及买粮去。重临埃及,约瑟设宴款待兄长并放了西缅,但是另一方面设计插赃嫁祸予便雅悯,而众兄弟中犹大甘愿代其受罪。但约瑟却执意留下便雅悯。犹大却真情流露,说父亲两位爱子已死其一,若另一位爱子便雅悯也被扣留,父亲不免伤心至死。
当约瑟目睹兄长们为父为、幼弟求情的一幕,大为感动,再也按捺不住嚎啕大哭。此时约瑟自揭身份,并扬言既往不咎,兄弟相拥而哭,洗涤了多年的怨恨。其后雅各去世,兄长们又再度不安。而约瑟却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梁永善牧师提到约瑟过往的确恨过众位出卖他的兄长,但他见兄长们都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是,他在这恩仇中间看到了神的心意,约瑟知道审判的是神,而不是人,他以神作生命的中心,故此他能够宽恕他们。
梁牧师总结提及很多时人年少无知而犯罪,而这些罪足使我们内疚不安,就如约瑟的兄长们一样,故此需求神宽恕,免得活在罪的恐惧之中。而约瑟的事奉亦成为人的榜样,虽非自愿为奴,却在各项事上尽心尽力,最后他鼓励听众:"当我们看清楚神的旨意,便能释去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