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宣,还是不短宣?一场关于短宣的争论

短宣大幅增长

今年年初在一个基督教网站上,有一场关于"教会短宣"的争论。会引发这个争论,是因为近年来青少年参加短宣人数大幅增加。十年前,大约百分之29年龄在十三到十七岁的美国青少年,至少有一次短宣经历;七年前,有百分之41的十五到二十岁的青少年,至少有一次短宣。在2005年,有一百六十万的成年人参加了短宣,时间平均是八天。这样的短宣总费用达到二十四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二十多个国家的GDP总和。

在历史上,短宣是指教会派出一个受过训的义工团体,到另一个地方去进行教会的事工。而现在教会的短宣,通常是青少年在暑假出去进行短期的宣教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在年初就会展开,青少年们穿著统一的服装,或在教会或在社区的超级市场门口,募集经费作为短宣的费用。

现今的短宣会不断发展,最主要是因为交通便利。基本上一到两天之内,就可以从世界的这一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第二个原因是通讯的便利。教会很容易了解派出的短宣队的工作状况,以及当地教会的情况。教会与短宣队之间的联系,可以即时沟通;第三,现在交通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许多教会对于世界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救援,都能迅速的行动;最后,教会奉献金钱的人能及时看见奉献的果效,这又大大促进了下一次的短宣行动。

因此许多人认为,短宣让每个人参与在各种各样的服事中,是一个推动福音大使命的好办法。同时,短宣能改变大家的生命及生活质量,也将改变宣教地区人们的贫穷生活。

短宣有必要吗?

不过,短宣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比如说,西方教会在非洲建的教堂,只在有宣教士来的时候作为教会使用;许多贫穷地区所说的贫穷事情,有些只是为了吸引西方教会的一个噱头。有些教会在同一地方,每年都有上千人信主,但实际上,每年都是相同的一批人。西方教会希望社会因每年的短宣而有改变,但一些贫穷地区得到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

例如,据统计,援助非洲的资金百分之85并没有到达需要的地区,在过去的五十年里,非洲得到一千亿美元的援助,但现在的非洲人均产值、人均寿命及识字率都不升反降。美国短宣队到宏都拉斯重建被台风摧毁的房屋,平均每栋房子造价三万块钱,但是实际上当地貍苳l平均造价只有三千块钱。一个到中南美洲油漆当地孤儿院的短宣队费用,足够雇几个当地的油漆工把这项工作完成,同时还能雇几个全职老师,还能为孤儿院的每个学生买一件新的制服。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可以对世界大部分的地区伸出援手。不发达的国家没办法拒绝美国的援手,但是有时候美国短宣队提供的帮助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甚至要作特别的安排来配合,例如在喀麦隆建的新英格兰风格的教堂,其实当地并不需要,只在西方短宣队来的时候使用,为了让短宣队感觉良好,作个样子而己。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短宣队造成当地教会的依赖性。当美国短宣队按时为当地教会做一些事情时,当地教会就会对这些事产生依赖,让短宣队做而不是自己去做。当地教会对西方短宣队的这种依赖,就像小孩子一直向父母要糖吃一样,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关系。

教会当然知道,派人到宣教地的教会去做油漆房子的工作,效果可能不如送钱让当地人来做。但是教会总认为,不能只是把钱送过去就行了,要把人也送过去,进行跨文化的宣教。

教会在送出短宣队的时候,往往只考虑送谁出去,而没考虑是谁在接待短宣队。也就是说,教会只把注意力放在要送出去的人身上,而不是那些要接受帮助的教会。宣教地的教会为了接待从美国来的短宣队,要准备食物、住宿、交通,还要为短宣队专门安排聚会。而短宣队出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队员之间的磨合,因为他们是临时凑起来的。回来时,所作的见证都是他们如何在短宣中得到许多的教育。短宣最大的受惠者是派出短宣的教会,而不是接待短宣的教会。

以上种种原因使有些人认为,其实短宣是没有必要的,是不值得大力鼓励的事工。

的短宣

教会当然知道短宣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应该成为取消短宣的理由,因此有人提出改变或者改进短宣的一些方法。

首先,跨文化的短宣应该与教会本地宣教事工结合,使跨文化的宣教成为教会本地宣教事工的延伸。比如,当要帮助外地的教会进行社会关怀工作,像送圣诞礼物给贫穷的小孩、送食物给流浪汉时,教会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关心所处社区的孩子在节日时有没有礼物,本地的流浪汉有没有食物。如果教会对本地的需要都没有考虑,就不合适去别的地方做同样的事。

其次,要与接待短宣的地方教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请教在那里长期居住的宣教士,了解宣教地的需要,才能有针对当地教会需要的短宣。

第三,尽量不要做那些很简单的帮助工作,比如说油漆工,这些可以雇用当地人做。教会应该在更深入的事工上,比如培训老师、信徒等努力。

第四,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并与当地教会共同设计一套完整的管理计划,建立好的领导团队,对成员有适当的训练,然后进行跟进。

第五,教会牧师必须对短宣有正确的了解和方向。大部分的短宣是由教会派出的,教会的牧师,特别是主任牧师对组成一个好的短宣队起了关键的作用。

世界因为通讯与交通的缘故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教会的短宣已经成为教会对本地社区宣教的延伸。因此短宣所存在的问题不应成为否定短宣存在的理由,应是改进短宣事工的借鉴。认真规画短宣,选择正确的方向,与长期合作的伙伴共同推动,将短宣作为本地宣教的延伸,可使教会的短宣成为一个成的短宣。

(注:本文蒙允转自《传扬》杂志2014年5月刊,作者朱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