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少数族群克钦族(Kachin)曾陷入战争七年之久,社会设施受到破坏,学校停办学童失学。近年志愿团体于该地渐渐建立数十个难民点,盖教会、住屋、建校。
世界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差传会(WIRI)创办人兼执行秘书长鲁玛夫.达玛毕玛于七年前在当地服侍难民。他在《今日华人教会》发文分析克钦族的教育现况。
非常时期 神学院成为高等学府
本身为原住民的鲁玛夫指出,当一个地方失去运作正常教育制度的资源,反而可从《圣经》开始教育的传承工作。
他以台湾原住民为例,在政府无法提供普通教育的年代,原住民受大学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进入神学院。
现时的克钦族情况相似,在学校学生接受语言教育,除了学习克钦语,还包括缅文、英文与中文。在英文和中文方面,以建立日常对话、沟通的程度为主。
圣经课成为克钦族重点课程
鲁玛夫表示,《圣经》教学就是另一项重点课程,现时克钦族约八成人口为基督徒,学生无论是基督徒与否都一律上这课程,而且分级教授。
国小级以传讲《圣经》故事为主要方法。国中以上开始有系统的阅读《圣经》和解经。不过因著师资与老师对圣经的理解而程度参差。然而,以阅读《圣经》作为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可以结合两种以上语言的教学,阅读《圣经》的同时等于学习两种以上的语言,变得一举两得。
至于政府容许将《圣经》教育列为普遍的教学内容,鲁玛夫认为,因为老师约有六、七成受过《圣经》的师资培训,或他们毕业于神学院。这就反映克钦族颇多人材都出身于神学教育为主的学校,因为他们在战争爆发前少有机会到各大城市的普通高中念书,甚至进不到大学。
战乱成传福音机会
鲁玛夫说老师在《圣经》课教授如同向学生传福音。战乱在人眼中看为不好的事,竟能够被神掌控改变并塑造,最终要使爱祂的人得益处。正如罗马书8章28节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