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沙田浸信会任牧职的俊才牧师青年时期曾赴澳门开荒,并成建立教会并交棒给当地青年领袖。在本港面对宣教士老化大患之际,连牧师透过香港浸信差会刊物《浸传网》上借自己的经历反思青年宣教的优势与隐忧,并认为"优势远多于隐忧",望抛砖引玉供差传领袖作参考。
廿岁青年队伍澳门开荒
连俊才牧师1988年廿岁出头之时响应牧者挑战,与另外六位青年队员赴澳门开荒,建立教会。当时他们只备少量金钱及一个旧电饭烋,便凭著信心"勇闯濠江"。七名青年在9月5日清晨5时跪在地上祷告,开始了宣教的生活。
他表示当时一切从零开始,他们没有香港母会经济支持,没有教会组织,亦没有受过神学训练。第一年开荒的日子生活相当简朴,努力同心祷告、跑步锻炼、默想圣经,并以街头布道、集体敬拜、家庭探访、主聚会等事奉,他形容当时过的是"仿如修道院式的生活"。
他们特别以足球外展活动接触青少年,常与中学生进行五人足球比赛,与他们建立关系。结果一两年间已建立了一群每周聚会的青年信徒。在十多年的事奉下,其中数人后来献身全时间事奉,澳门的教会亦交棒给当地的青年领袖,连牧师在外宣教14年,成身退。
青年宣教的隐忧
连俊才以自身经历总结出青年宣教的优势与隐忧。
"不成熟"青年人宣教最大的隐忧。由于缺乏足够神学或宣教装备,青年容易堕入偏激或错误的真理观,这是布道牧养的"致命伤";此外青年人人生噢浅,待人接物难免不够成,并在不同文化生活中自我为中心,缺乏忍耐,令人际关系易出问题。
青年人血气方刚,男女关系和性的诱惑亦不能忽视。青年男性容易吸引当地异性进入恋爱关系,孤单的男性亦容易陷入性沉溺,都是足以致命的隐忧。
但连牧师认为团队宣教、工场前的训练及前线后方的督导守望等能帮助避免或解决以上隐忧,而他认为青年人宣教的优势远多于弊。
青年宣教的优势
连俊才牧师表示青年人可塑性相当强,只要接受了宣教挑战,他们不单会勇于前进,亦较成年人容易接受督导和教导,并对不同文化语言生活更容易适应,短时间便能投入宣教事工。
此外他们精力旺盛、创意灵活亦是成年人望尘莫及的优势。连牧师当年与团队每天早上五时起床后三小时跪地祷告,跑步半小时,并每日两次街头布道,一年几年带领宿营,常常谈话到夜半,精力无疑胜不少成年人。此外他们一般是未婚青年,生活节奏可因应事工需要而灵活安排,青年人亦在事工上更有创意,当年连牧师的篮球福音事工可算是创新之举。
年青人大胆勇敢,容易接受别人挑战,愿意长时间委身外地,也不惧没固定和足够收入。连牧师在澳门宣教期间亦曾要面对黑社会分子恐吓,为人驱魔赶鬼,亦经历身份身文的贫穷,他表示,一切都靠主经过难关。
由热血青年领青年人归主,能建立朋辈"埋身"栽培和师徒关系,并不难建立青年领袖。连牧师认为鼓励青年领袖接棒领导自己的教会可令宣教士建立的教会有持续的发展,相当理想。
最后他认为,宣教经验本身对青年宣教士自己有无尽的影响,无论是生命操练、生活阅历、事奉经验等都成为宝贵的人生经历,对日后任何岗位的事奉都能成为助力。
连牧师盼望自己的经历和分享能激起廿一世纪e世代的青年门徒大胆参与外地宣教,并帮助宣教前辈严谨探讨青年宣教的重要课题,造就更多青年宣教士。
"敢死队"开荒牧师:青年宣教优大于忧
梁頌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