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跨教會婦女事工倍恩事奉中心主辦一年一度的婦女特會14日晚至15日下午假Santa Clara的Hyatt Regency Hotel隆重舉行,聚集了來自三藩市灣區12間教會的一、兩百位姊妹,一起來裝備成「天國女才」。
已經連續舉辦第九年的倍恩婦女特會今屆主題為「天國女才」。隨著時代改變,姊妹無論在家庭、教會和社會裡面要扮演的角色越來越繁複,倍恩的其中一個使命就是幫助婦女找到自己的角色與價值,活出神創造女人時所賜予的獨特的命定,讓姊妹們成為神手中的器皿、神國中無可替代的一員。
倍恩事奉中心創辦人劉梅蕾師母在14日晚「天國女才」特會的第一個主題信息裡,就引用了以弗所書二章11節的經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來勉勵姊妹們,姊妹既是神手中的工,每位姊妹身上都是有神的心意的。在神建立祂的國度的計劃中,必須有「材料」,而神定意每位姊妹都是其中的一個「材料」。
接著劉師母用以士師記九章8-14節的經文來説明姊妹們要具備怎樣的心志來成就「天國女才」。這段經文提到三種樹,分別是橄欖樹、無花果樹和葡萄樹,眾樹木希望立其中一棵成為它們當中的王,但三顆樹都忠於發揮自己的能,不願離開本位。劉師母説,這三棵樹可用來比喻人,姊妹要成為「天國女才」(材料),活出神在她們身上的心意,發揮她們的恩賜,也需要有這份的堅持。
劉師母逐一解釋每棵樹獨特的能,也盼望姊妹們可以發掘神在她們身上的恩賜,活出命定。首先是橄欖樹,橄欖樹説「我豈肯止住供奉神和尊重人的油、飄颻在眾樹之上呢」(士九章9節)。作為基督徒,我們時刻不能忘記事奉神、尊重人這兩件很重要的事情。每年都去以色列做禱告行進的劉師母對當地常見的橄欖樹有深入的瞭解。她説,橄欖樹從肉到殼都有很多用途。尤其是橄欖油,是從橄欖被榨壓並經過多重提煉而成為不同種類的橄欖油,沉澱較低的是食用油,沉澱較高的可用來取火,甚至連橄欖渣也可以造成肥皂。
劉師母勉勵姊妹們,橄欖油之所以能有這麼多的用途,是必須經過被榨被壓的過程,因此女人在一生的過程中,想要服事神、服事人時也許也會經過很多的磨練,有時候會感到自己被榨被壓得不行了,但這都是必經的過程。劉師母再説,「破碎會在我們的事奉中帶來極大的能力」。
第二棵樹是「無花果樹」,它説「我豈肯止住所結甜美的果子、飄颻在眾樹之上呢」(士九章11節)。人人皆知,無花果樹的果實是非常甜美的。劉師母笑説,姊妹們也是一樣,神創造她們也願意她們有這樣的甜美顯出來,每位姊妹都是Sweet Lady。
那麼姊妹如何可以結出「甜美的果子」呢?姊妹們最需要學習的是「嘴唇的果子」,口中要常常説出讚美、安慰、造就人的話語。更深一層來講的話,這種話語是需要從心發出的,所以姊妹們也要學習有一顆「甜美的心」——即是祝福人的心、讚美人的心、欣賞人的心。另外,聖經講無花果的時候,它也是一種具有醫治能力的果子,貼在瘡疤上,潰爛的皮膚就會恢復了。劉師母也希望每位姊妹可以得著醫治,並成為醫治的恩膏湧流的管道。
最後講到葡萄樹,葡萄樹説「我豈肯止住使神和人喜樂的新酒、飄颻在眾樹之上呢」(士九章13節)。葡萄是用來釀酒的,而新酒在聖經裡面指的是聖靈的工作,如使徒行傳二章1至13節就描述了五旬節聖靈降臨的時候,使徒們被聖靈充滿,好像被「新酒灌滿了」。彼得被聖靈充滿的時候起來講道,就有三千人信主。我們也要祈求被聖靈充滿,好讓神所賜的恩賜和才華都可發揮出來,使人和神都得喜樂。
劉師母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正是使人和神都得喜樂的葡萄樹的最佳例子。馬利亞在年輕的時候,心中就有為神做大事的心志。當天使告訴她要懷孕生子的時候,對於一個未婚的少女來説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她就願意天使的話在她身上成就。她來到親戚以利沙伯面前,兩人所懷的胎就在腹裡跳動、被聖靈充滿,馬利亞即向神獻上美麗的頌歌「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可見馬利亞是一個專心討神喜悦的人。
此外,馬利亞也有敏鋭的心,常常樂意去解決人家的難處。在迦南的婚宴上,主人家的酒喝光了,這是一個極大的問題,馬利亞就到耶穌那裡求他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怎料耶穌竟然對他的母親説「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可是,馬利亞卻沒有因此而沮喪或者大發脾氣,她就去對僕人説「耶穌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顯示了她的信心和信任。後來馬利亞瀟灑地離開了,但後來我們看到因為她所做的,成就了一件偉大的神蹟。馬利亞裡面真的有那顆願意人和神都得著喜樂的心。
最後,劉師母鼓勵姊妹們,要成為天國才女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姊妹們很容易把自己跟別人比較,總是羨慕別人有的才幹,卻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做。可是在神國中被神使用,不一定是做一些很難很不尋常的事情,神是往往通過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來使用我們的。即使只是一些個人興趣,也可以成為神國的「材料」和神手中的器皿。劉師母希望姊妹們都可以看見神在她們身上所賜予的,活出命定。
更多倍恩婦女特會「天國女才」的信息,本報將陸續報導,敬請留意。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