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05年在香港及06年在美國的展覽後,一連三天的「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昨 (6月7日)再在德國科隆開幕,主題為「腳前的燈,路上的光」。這是事工展首次在歐洲地區舉行。
此次展覽是受德國新教教會聯盟、德國「新教教會日」活動主辦方以及巴伐利亞福音信義會之邀,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主辦。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曹聖潔在開幕禮上説,此次展覽的目的就是為了「增進外國信眾和普通民眾對中國基督教現狀的瞭解」。
曹又表示,事工展特別讓歐洲信徒知道中國聖經出版80年代的發展,這是一般信徒特別關心卻又知道甚少的一段歷史。
她又介紹了中國印製聖經的情況。從1980年到2006年,中國基督教官方機構已經累計印製《聖經》4300多萬冊,近年來每年印量都在300萬冊左右。除了簡體漢字的《聖經》,還有用8種少數民族文字印刷的《聖經》和麪向兒童的圖畫故事《聖經》。
展覽共分為6個展區,分專題介紹中國早期的聖經歷史、1980年後聖經的出版及印刷發行情況。此外亦有少數民族教會的聖經事工、中國聖經和教會生活等內容。
展品有書畫、剪紙、雕刻以及聖經手抄本等。其中來自中國浙江的張萬隆創作的大型木雕《耶穌生平》,在一整塊長3.6米、寬1.59米的珍貴樟木上雕刻了75個聖經故事和上千個聖經人物,吸引很多觀眾。
展覽分兩個階段,完成7至9日科隆的展覽後,事工展將移師至位諾因代特爾紹市,至7月中旬為止持續進行。
04年在港舉行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吸引了約3萬人參加,06年在美國洛杉磯、亞特蘭大和紐約的展覽則有超過2萬觀眾。
-
2025全球守望名單:3.8億基督徒遭逼迫 北韓踞首位
監察全球宗教自由機構「敞開的門」(Open Doors)公佈2025年《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超過3.8億基督徒因信仰而遭受甚高或極高的逼迫,其中中亞和非洲國家高居前10位。
-
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儒家君子」與「基督信徒」的跨界對談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