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历反逃犯修例与新冠疫情,社会对当权者处理手法引起莫大争议,信徒在当下处境怎样重新阅读福音书?基督教善乐堂义务牧师陈龙斌在昨(10月8日)岭南大学基督教周研讨讲座表示,切勿骑劫圣经表述一己政治立场,并鼓励信徒改革自我。
圣经析解政治有为何不可?
陈龙斌首先指出,福音并不是传播耶稣基督信仰的工具。香港抗争处境下怎样诠释福音书的信息,在教会有不同争议,重点在于明白上帝的启示,包含两个主要的目的 : 重现圣经的公共参与;活化圣经的公共意识。
福音书里的公共意识不是按著人自身的立场读入圣经,圣经是构成上帝启示的本质,其信息跟一切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互动,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进入世界已是参与公共的领域,了解耶稣跟当时罗马政权怎样互动。
他强调:「基督徒骑劫圣经用来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场就出现问题」,并举例,在罗马年代政治家为求政治利益强解圣经,这是一种危机,公元69年弗拉维(Flavian)家族根据血统无权继承王位,维斯帕先(Vespasian)预言和神谕登基乃属天意,跟随者附和,包括第一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因此,读福音书就是回到过去寻找耶稣在当代的公共意识。」
陈龙斌又指出,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没有革去当时的政权,耶稣反而为自己而革命成为世人的榜样,作为一个怜悯受伤者的主,爱人如己的好撒马利亚人,也是救人性命的人子,在路加福音9章51至56节,耶稣清楚表示:"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
耶稣在十架七言表露了对人的使命:"对人无恨对父无怨",路加福音记载耶稣钉十字架最后的说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 晓得。"还应许悔改的强盗进入乐园。
信徒觉醒倚赖政治博弈?
耶稣作为今天教会的榜样,教会的使命就是怜悯受伤的人,对社会的贫苦大众动了慈心作邻舍。陈龙斌勉励基督徒以相同的标准面对社会公共议题、教会及自身。跟从耶稣基督为榜样作为时代的门训"革自己的命"即是做好本身,勿以待己对人持双重标准,追求利益却指责别人。
陈龙斌强调,基督徒的觉醒并非从政治斗争和博弈,若要教会复兴,先从信徒自己做起。
在研讨讲座末段,陈龙斌介绍其服侍的基督教善乐堂,强调教会建立于信经,在政府处理反送中和疫情出现偏颇与不当,多次发出强烈谴责声明,亦是以信经的认信为基础。
岭南大学校牧处举办基督教周,主题为"香港抗争处境下的基督徒",从9至10月邀请讲员按不同主题探讨基督徒在香港现时处境下的应对,讲座共三次。陈龙斌牧师为第三讲,题目是"香港人的福音——香港处境下重新阅读福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