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耶路撒冷教会在艰难中的时候,马其顿教会显出了他们是充满恩典的教会。保罗用这方面来激励哥林多教会的爱心。基督徒需要明白一个真理:一个只懂得我要我要而不懂得分享的人,其实他的生命是肤浅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生命可以成为神可以使用的器皿,我们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我想起我曾经买过很不错的电钻,但是我却很少使用它。甚至放在一个地方电池都跑掉,到最后电池也坏掉了。其实这个电钻的价值是对那些修理或作工程的人使用而显出它的价值。我们这个生命的器皿要给神使用才能显出它的价值。马其顿的教会就是一个充满恩典的教会,怎么样才算是充满恩典的教会呢?
在患难与试炼中满足(林后8:2上)
"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当时马其顿的歜教会其实自己都在艰难当中。这个背景可以从帖撒罗尼迦前书的第一章看见。在帖前1:6节记载"并且你们在大难之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领受真道,就效法我们,也效法了主。"当保罗建立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时候,他们就是在马其顿省内其中的一个教会,他们受到当地人的逼害,但仔们仍然欢欢喜喜。我说这就是他们生命的深度。遇见患难与试炼仍然有喜乐的满足,而且一点也不气馁。相反的基督徒一遇到问题就发怨言,然后退后冷淡。这证明他们是幼稚的基督徒。连孟子也如此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总意来说,吃苦对一个人的性情与心志都是有益的。
马其顿的教会就是不怕艰难的教会。并且在艰难中仍然有满足的快乐。今天有多少的基督徒是这样的基督徒。我们如何看我们的环境?顺利我们就高兴,不顺利我们就不高兴。环境好我们就甚么都能谢神,环境不好我们就发怨言,甚至向神发怨言,向教会发怨言,向别人发怨言。这种反应,连不信的人也会这样。请问你比不信的人又好多少?
一个基督徒他能付出,是因为他的生命丰富,在艰难中他仍有满足的快乐。也许今天有不少的基督徒,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当梦想达到了,他认为这就是我的满足。但我请问,你的梦想达不到呢?你还感谢神吗?
在教会里面我看见太多这种基督徒。他本身是有目的的。他只是想达成自己的目的。所以有自称为基督徒的,他来教会是有某种目的的。有些人只希望找个对象,有些人希望结交多一些人,将来对他的事业有帮助,或者还有其他的动机。通常这一类的人,当他的目的达到了,找到对象了,或者目的已达,人也不见了。神要我们作的不是一个生命肤浅的基督徒。一个充满恩典的教会能够在患难与试炼中有满足。
超过自己力量的献上(林后8:2下-3)
"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著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为甚么我们说马其顿的众教会是充满恩典的教会。因他们超过自己力量的献上,十三世纪的圣法兰西斯,他就是一个一生献上的人。他的献上就是超过力量的献上。他有一首祷告词就是"让我爱而不受感戴"“let me love and not be respected”其中有几句最感人的话"让我爱而不受感戴,让我事而不受赏赐。只知倾酒,不知饮酒……倒出生命来使人得幸福……"后来小群的创办人倪柝生弟兄使这首祷告词变成可唱的诗歌。
马其顿的教会"在极穷之间"。"极穷"这个字的原意就是"一无所有的贫苦。"请我们看一下这个对比。下面却说"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极穷"…"格外"。我们说这种奉献才是真真实实的奉献。如同主耶稣称赞那个穷寡妇,自己不足,却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入殿的库里(可12:42-44)。
我并不求我们的教会好像甚么都有,不需担心经费,或者都不必用甚么力气,要甚么有甚么。我说这样的教会不一定好,如果我们乃是因甘心乐意,虽然我们都不是富足的,但我们却是按著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这才是教会有见证的地方。也许有基督徒会说,信心圣经教会有这么多事工,又要还希望中心贷款,又要装修费,怎么又来宣教认献。会不会奉献要求太多,将人都吓跑了?我要问,被吓跑的是甚么人?我为甚么没有跑?因为我自己要回应每一样的奉献,那我要奉献这样,奉献那样,我去找一个不要求这么多的教会去事奉吗?神喜悦吗?神究竟喜悦甚么教会?马其顿教会在自己这么多缺乏当中,他们却更显出他们奉献的心志,不单按著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任何教会只知道为自己守住,既然自己有需要,不要再去为宣教奉献了,或者福音工作的开支冻结一下吧。这样的教会你不要期望他会长大。
但愿我们对为主摆上看为我们的荣幸。可以说,只要是为主,我就抢先来投上,哥林多后书8:4节保罗说甚么"再三的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份。"从这一节经文,可以看见马其顿的信徒他们看重的是天上的赏赐而非地上的任何事物。就好像神要建造衪自己的圣殿,有一个人听见了,他自己很缺乏,只能给一块砖,他就赶紧地为圣殿预备了一块砖。他所想的是甚么?我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这就是当时马其顿教会的信徒的想法。我要在这奉献的事上有份。这就是蒙神喜悦的态度。
照神的旨意生活的人(林后8:5)
"并且他们所做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充满恩典的教会还有甚么特色?这群马其顿的信徒,他们是照神旨意生活的一群人。哥林多后书8:5节,这节经文其实也解释了,他们为甚么在患难与试炼中有满足。而且他们也可以超过自己力量来献上。因为他们是照神旨意生活的一群人。
在每一个时代中,只要有一小群人肯为神旨意而献上他一生的人,他们就能使那时代被翻转过来!十一个使徒在一世纪中,叫那世代中有许多人生命被改变。福音的大能到了非洲,欧洲甚至亚洲。到了二世纪和三世纪,教会历史中的教父们,因他们坚守纯正的信仰,他们虽然生命被杀害却使到后面的世纪中,许多信仰纯正的基督徒能面对罗马帝国严重的逼迫。进入到公元五世纪,虽然西罗马被蛮族消灭。但是基督信徒的根基已经立定。结果进来的蛮族都采纳了基督教信徒,以致后来整个欧洲都基督教化。到了近代,十七世纪中因著有一群为了活在神的旨意中的基督徒,莫拉维亚弟兄会开始了世界宣教的运动,这一些的影响都是因为有基督徒肯照神的旨意生活。
马其顿的教会能成为充满恩典的教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保罗所说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我先来解释甚么是"又归附了我们?""归附"有服从的意思。这一句话并非是说传道人命令你作甚么?你就要作甚么。这里的意思乃是,因为传道的人,就是保罗等人,因他们是活在神的带领与过神喜悦的生活中,故此归附了我们就是指他们也愿意归入这样的属灵生活中,所以他们也愿顺服传道的人的教训与带领。我们都明白甚么叫做"物以类聚"。同样属灵的东西就会相吸相引。水银在一起就会结为一。好的水果与烂的就是有分别。当烂的水果在一个地方,它旁边的水果也跟著瘸糷。
美国真的有一些教会就是乌烟瘴气。这教会的传道人也是乌烟瘴气。出来的信息就是没有甚么真理与圣洁的立场。如果今天教会愿意照神的旨意来作事,传道的人也持守在神旨意的带领当中。若有基督徒不肯同心,甚至与你相离,这没有甚么值得惊讶的。神一直都在寻找合衪旨意的人,神所要的就是愿意委身在衪旨意中的人。
马其顿教会是"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教会有没有好的见证,是因为教会中的信徒是否把自己献给主,一切照神的旨意。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最后保罗提醒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们。林后8:7"你们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和待我们的爱心上,都格外显出满足来,就当在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显出满足来。"这一节经文其实是保罗对哥林多信徒的提醒。哥林多教会有丰富的资源,他们本身有很多的才干,正如口才,知识。而且他们也夸口作了不少好事正如热心待过使徒保罗与同工们。不要单为这些来夸口。问题是他们有没有这种恩典生命的流露,而且是自然的流露。就是愿意时时与人分享所得的恩典。不是热一下子就没有了,也不是叫人看见自己有作,是生命中的热诚。"生命的意义乃是在于使别人得福!"
(作者郝继华牧师为信心圣经神学院院长、纽约信心圣经教会主任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