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正教會亞太裔教會聯盟張景祥牧師日前撰文揭露西方基督教衰敗的原因,他歸咎於神學院教導出現偏差,如自由派神學當道以及偏重知識傳遞。為此他勉勵神學生著重加強生命建造、持守聖經真道。
張牧師在文章中強調教牧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教會的成長,而教牧的好壞和神學院密切相關。他以自身經驗總結説,西方神學院普遍偏重學術,不利於培養真正教會所需的傳道人,提醒華人神學生勿步西方後塵。
張牧師表示,西方神學院的學生只要修足學分就可順利畢業,其靈命狀況卻未得到很好的檢視。雖然他們也去教會實習,但實習的目的比較偏重於「看看一個教會如何經營一些節目(Programs)? 如何帶領敬拜?牧師如何證道?神學生偶而也上台試一下證道?」
「他們所學的偏重於技巧,而不是生命的建造。只要技巧好,會經營、會溝通、人緣好,就可成為名牧。」他説。
張牧師舉例説,他曾在一個歸正宗的神學院擔任學校董事七年。有一次學校要聘請一位實踐神學的教授,經過好長時間的面談。到最後校董和教授會聯席會商討決定是否要聘時,讓張牧師驚訝的是隻有他反對。
張牧師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那人和妻子在辦理離婚手續。在他看來,無論那人學問和經驗有多棒,都不適合當神學院教授,尤其是「實踐神學」的教授。
結果大部分教授們認為「學術和個人生活無關」,其他的董事則認為「只要學術水平夠,有經驗,能教就行。」張牧師的反對意見遭到孤立。
張牧師有感而發:「150多年前,你們差派宣教士到亞洲,特別是到中國、台灣、日本、韓國,向我們傳福音。告訴我們福音是什麼?教導我們聖經的真理!並如何遵守主耶穌的教導……可惜150年後,我們回到這裡─把福音傳給我們的地方,我們卻發現,你們都變了。」
眾人聽後都沉默不語,但投票的結果依然是隻有張牧師一票反對。
張牧師總結説,對傳道人而言,有才華、有學術、有恩賜當然重要,但是比其更重要的是屬靈的生命——包括對聖經的忠誠,愛主耶穌的心,信心、愛心、聖靈的同在、生命的對付、真誠的態度與服事等。
他還表示,一位牧者若能真正以主耶穌的心為心,不自私、自利,神必使用。還有當神的僕人還要能如保羅對提摩太所説的:「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4:16)
-
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儒家君子」與「基督信徒」的跨界對談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
-
特朗普政府推動宗教自由新舉措: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葛福臨受任委員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5月1日「全國祈禱日」活動上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佈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旨在強化美國公民宗教自由的憲法保障。在被任命的13位委員中,華人基督徒熟知的福音派領袖葛福臨(Franklin Graham)也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