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球191个国家共同定下千禧年发展目标,期望以15年时间令全球赤贫人口减半。千禧年发展八大目标是:"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普及基本教育"、"促进两性平等"、"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健康"、"疾病防治"、"确保环境的持续性"与"建立全球伙伴关系"。距离2015年尚余5年,各教会如何参与到当中?
弥迦运动(Micah Challenge)是一个号召基督徒来关注世界的贫穷问题、并向国家领袖发出公义之声的国际网络。弥迦运动网络成员之一香港施达基金会9月份月刊《呼声》有专文《我爱大地 我起步》来介绍一些第三世界的地区教会如何参与到脱贫、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中。
该文引言提到"想到脱贫,不少贫农以为离开农村,才是摆脱贫困之路"。而事实上,有很多实例说明了这并非必然,文章举出位于印度东北部的乌克如地区(Ukhrul)的教会从圣经领受、帮助农民从根本处著手脱贫之经验。
教会成更新转化平台 生态环境得改善
乌克如地区之所以陷于贫困,其中一大原因是由于农民惯常采用刀耕火种法,砍掉和烧毁树木,以开辟土地耕作,待田里土壤不再肥沃,便另辟农地。再加上农民习惯使用化肥和农药,日积月累下,土壤和水源受污严重,不但影响农村居民健康,还使农田更形贫瘠,影响收成和生计。
伙伴全能神资源中心(ESRC)看到了这个核心问题,深信"要缓解贫农困境,应从根本处著手,解决农村环境恶化问题,重建人与大地间和谐共融的生活及农耕模式,以提升农村的生产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让农民得享土地丰富出产"。
《呼声》报导,"ESRC先从圣经教导入手,深化当地教会和村民对神的创造、人与大地相系相依的关系,及人修理与看守大地这创世使命的认识。然后,藉教会和农村代表联系及组织农户,提倡保育环境,顾惜地土理念,建立新的农耕模式。"
据说,Lunghar 浸信教会是当地首批参与计划的教会。在其中,当地教会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成为推动农村社羣更新、转化的平台。Lunghar教会决心改变农民一己私利耗用和损害山林的习性,并倡议建立和持守人服侍和关爱大地的职责。教会与村代表一起组织村内居民,修理和看守这片山林。他们在山上分批巡逻,严防山火;又栽种由ESRC提供的树苗,培植新一代的林木,改善山林生态和面貌。此外,ESRC亦资助教会所转介的特困户, 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协助他们开展有机耕作。透过有机耕作,乌克如地区的农民可食用无污染的食物,改善生活。
教会促进农民关爱互助 提升生产及素质
《呼声》再举例缅甸一教会及信徒实践"关爱邻舍,彼此相助"来一起脱贫。文章说,"在农村里建立互助互爱的关系、团结社羣,乃农村信徒份所应为。若神藉新的农耕知识和技术改善及提升学员的农地的素质和生产,他们便当积极与邻舍分享,让其他农民也可获更新、转化的福泽"。
《呼声》呼吁各地教会更多"用行动改变世界",在第三世界的农村社群中实践圣经话语。正如主祷文的祷告说"愿袮的国降临",《呼声》勉励众教会说:"不只是对将来的祈盼,亦是神交托教会的使命──在地上促成神的国。愿意我们等待基督再来、更新万有的同时,亦应以敬虔的态度看守大地、顾惜万有;此外,并一同参与『更新、转化』,在地上彰显神国的美与善。"
如欲了解弥迦运动网络/施达基金会在中国、印度和泰国等地的农村社羣推行环境与农耕发展项目,请浏览香港施达基金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