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球191個國家共同定下千禧年發展目標,期望以15年時間令全球赤貧人口減半。千禧年發展八大目標是:「消除極端貧困和饑餓」、「普及基本教育」、「促進兩性平等」、「降低兒童死亡率」、「改善產婦健康」、「疾病防治」、「確保環境的持續性」與「建立全球夥伴關係」。距離2015年尚餘5年,各教會如何參與到當中?
彌迦運動(Micah Challenge)是一個號召基督徒來關注世界的貧窮問題、並向國家領袖發出公義之聲的國際網絡。彌迦運動網絡成員之一香港施達基金會9月份月刊《呼聲》有專文《我愛大地 我起步》來介紹一些第三世界的地區教會如何參與到脱貧、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計劃中。
該文引言提到「想到脱貧,不少貧農以為離開農村,才是摆脱貧困之路」。而事實上,有很多實例説明瞭這並非必然,文章舉出位於印度東北部的烏克如地區(Ukhrul)的教會從聖經領受、幫助農民從根本處著手脱貧之經驗。
教會成更新轉化平台 生態環境得改善
烏克如地區之所以陷於貧困,其中一大原因是由於農民慣常採用刀耕火種法,砍掉和燒毀樹木,以開闢土地耕作,待田裏土壤不再肥沃,便另闢農地。再加上農民習慣使用化肥和農藥,日積月累下,土壤和水源受污嚴重,不但影響農村居民健康,還使農田更形貧瘠,影響收成和生計。
夥伴全能神資源中心(ESRC)看到了這個核心問題,深信「要緩解貧農困境,應從根本處著手,解決農村環境惡化問題,重建人與大地間和諧共融的生活及農耕模式,以提升農村的生產力和發展的可持續性,讓農民得享土地豐富出產」。
《呼聲》報導,「ESRC先從聖經教導入手,深化當地教會和村民對神的創造、人與大地相繫相依的關係,及人修理與看守大地這創世使命的認識。然後,藉教會和農村代表聯繫及組織農户,提倡保育環境,顧惜地土理念,建立新的農耕模式。」
據説,Lunghar 浸信教會是當地首批參與計劃的教會。在其中,當地教會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成為推動農村社羣更新、轉化的平台。Lunghar教會決心改變農民一己私利耗用和損害山林的習性,並倡議建立和持守人服侍和關愛大地的職責。教會與村代表一起組織村內居民,修理和看守這片山林。他們在山上分批巡邏,嚴防山火;又栽種由ESRC提供的樹苗,培植新一代的林木,改善山林生態和麪貌。此外,ESRC亦資助教會所轉介的特困户, 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協助他們開展有機耕作。透過有機耕作,烏克如地區的農民可食用無污染的食物,改善生活。
教會促進農民關愛互助 提升生產及素質
《呼聲》再舉例緬甸一教會及信徒實踐「關愛鄰舍,彼此相助」來一起脱貧。文章説,「在農村裏建立互助互愛的關係、團結社羣,乃農村信徒份所應為。若神藉新的農耕知識和技術改善及提升學員的農地的素質和生產,他們便當積極與鄰舍分享,讓其他農民也可獲更新、轉化的福澤」。
《呼聲》呼籲各地教會更多「用行動改變世界」,在第三世界的農村社羣中實踐聖經話語。正如主禱文的禱告説「願袮的國降臨」,《呼聲》勉勵眾教會説:「不只是對將來的祈盼,亦是神交託教會的使命──在地上促成神的國。願意我們等待基督再來、更新萬有的同時,亦應以敬虔的態度看守大地、顧惜萬有;此外,並一同參與『更新、轉化』,在地上彰顯神國的美與善。」
如欲瞭解彌迦運動網絡/施達基金會在中國、印度和泰國等地的農村社羣推行環境與農耕發展項目,請瀏覽香港施達基金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