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搜索引擎谷歌(Google)創辦人謝爾盖-布林6月7日在華盛頓對媒體表示,谷歌為中國運營而向中國政府妥協的舉措破壞了它的創立原則。
創立於1998年的谷歌公司,主要通過廣告和被搜索到的網站付費來盈利,並將中國看作一個巨大的潛力市場。今年1月,谷歌啟動與其主服務器分離的Google.cn服務器,配合中國政府的指示自我審查,過濾掉政府認爲不適合的政治及宗教信息。多方批評指出,谷歌這一行爲違背了它的第六條創立原則:「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你可以通過正當手段賺錢)。
據美聯社報導,布林表示谷歌是在中國封鎖其網絡後才決定配合中國的審查措施,而公司内部對此決定都感到「不舒服」。他們原本計劃先對中國做一些妥協,為中國人提供資訊服務,日後再從中尋求改變,但如果不能在信息服務和滿足當地政策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該公司將重新評估Google.cn。
據他自己表示,Google.com和Google.cn在中國並存,但只有1%的中國用户使用後者,因爲Google.cn的搜索結果無論在質量或數量上,都無法跟使用主服務器的Google.com相比。
但中國各地用户則在最近反映無法再連接上Google.com。谷歌公司6日表示正在對此進行調查,但原因尚未查明。據香港媒體報導,大陸互聯網用户最近在進入Hotmail、Gmail等使用國外服務器的聊天室或電郵時都遭遇困難。「無國界記者」組織6日發表聲明,譴責「中國境內史無前例的網際網路檢查」,並將此次網絡封鎖的原因歸結於天安門事件17週年。也有人猜測中國當局的行動是爲了6月15日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該會議是一次針對中亞安全而舉行的論壇。
為了進入中國市場,谷歌及其競爭對手雅虎(Yahoo)等網路公司紛紛同意配合中國政府的網絡審查,在他們為中國提供的搜索引擎上,用户無法找到含有「六四」、「天安門事件」、「台獨」等字眼的資料,就連一些基督教詞彙也被包括在敏感字眼之列。美國國會及多個國際組織在過去幾個月對這些公司的行爲進行了強烈譴責,而布林在7日的講話是這些公司中首次對配合中國網絡審查的反省表態。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