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当代学者攻击家庭制度,认为这种制度既多余,又限制人的自由,所以是可以取消的。这种言论其实并不新鲜,以前已有人提倡这种思想,甚至实行出来!例如在俄国革命初期,共产党就蓄意破坏婚姻与家庭制度。
他们也提倡自由性爱,并美其名为"一杯水"(Glass of Water)理论:如果某人口渴,他用甚么杯子取水解渴都不打紧;同样道理,性欲也是先天的,只要能满足性饥渴,用甚么方法都没有分别。于是共产党的法律,并没有保护婚姻制度,只提到男、女双方为了满足其欲望可以自由"结盟";至于维持"盟约"的时间,可以是永远,亦可以一年、一个月、一周,甚至只有一夜。一个人可以任意结婚、离婚多次。"结婚"不必登记,若要离婚,丈夫或妻子也毋须通知对方,单方面决定便可以了。重婚或多婚在新订定的条款里也被认可。婚前性关系受到赞扬,婚外的性关系也被认为是正常的,若"搞出人命",公立医院可随时为市民施行堕胎手术。
这种社会对性解放人士来说应当是乐土了,但实际上的后果是怎样呢?几年之内,一大群野孩子涌现,成千上万的人,尤其是少女,被毁了;离婚和堕胎的数目急剧增加。多婚制度下的夫妻,彼此间的怨恨与冲突迅速增多,心理失常的人数也快速上升。国营工厂的工作情况怠惰不堪。这一切变化成了苏俄的真正威胁,整个结果是那么骇人,迫使政府不得不改变政策。后来政府宣布"一杯水"理论是反革命的,不得再加以宣传,官方重新推崇婚前的贞洁与婚姻的神圣。1945年以后,除非母亲的健康有问题,或是类似的情况发生,否则一律禁止堕胎。离婚的自由骤减;1944年7月14日政府再颁布法令,使得大部分公民不可能随意离婚。到了后期,恶性循环的现象才告终结。
著名社会学家索罗金这样回顾整个过程:"从1918到1926年,当性自由受到鼓励时,苏维埃政府简直就是颟顸无能,俄国无法在积极的重建工作上获得太多的成就,也无法推动文化的成长。……1930年以后,当遏制性自由的工作大致完成时,政府无能的情况开始了转机,建设工作获得动力。工业化与经济的成长,建军与学校、医院、研究机构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兴起。"家庭制度每天都在发挥它的能,我们已视为当然,不会注意得到。但以上的例子显示,当它被摧毁时,它的重要
能反而被突显出来。
(注:本文转自关启文网志,题目略有改动)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