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團體聯同服侍基層組織調查疫情下無家者處境,發現人數增加兩成,近一半首次露宿。另外,政府場地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有團體憂貧困人士、長者未能負擔購買智能電話,呼籲政府酌情處理。
無家者男性佔8成 露宿原因租金太貴
調查團隊(香港中文大學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聖雅各福羣會、救世軍、同路舍、Mercy HK)進行「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調查2021」,今年7月9日晚上至翌日凌晨3時派出80隊義工隊在全港無家者散居的街道及公眾地方進行訪談。
調查指出,本港無家者人數為1,532人,兩年增加18.2%、露宿者佔64.2%;無家者63%,集中在深水埗與油尖旺區的公園、球場、停車場露宿街頭,1成半則暫住在賓館或非政府機構宿舍。
無家者男性佔8成多、女性佔1成半,年齡介乎51至70歲佔6成多,小學程度以下或初中約佔6成, 大部分人未婚、分居或離婚,華裔佔9成、非華裔不夠1成。
無家者露宿原因,首三項:租金太貴找不到負擔得起的住所(26.5%);失業無法負擔住所(15.3%);與家人室友相處出現問題(9.4%)。一半以上為首次露宿(51.2%)、超過一次以上露宿者(36.1%)。
至於無家者健康情況,近四成(39%)為長期病患者、兩成半(25.4%)過去六個月曾服用精神藥物。露宿街頭的無家者來自不同背景,有精神健康問題、受毒品影響、失業、與家人發生衝突等。
促政府關注無家者精神健康:社合醫療模式
調查報告引述一名女無家者情況,因感情問題及公屋被收回,精神受打擊、本身有毒癮的她情緒和精神不穩定,其後經過社工介入帶去看精神科醫生,不過情緒仍然受困擾。
調查團隊建議政府,為無家者設立過度性房屋,預留一部分給無家者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住用;另外提供外展及社合模式的基層醫療服務,改善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
公營場所用「安心出行」擾基層
另外,政府公佈由11月起要求全港市民進入政府大樓及公營場所,包括圖書館、體育館、公立醫院、警署等場地必須使用「安心出行」並嚴格執行。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在臉書轉載媒體報導,認為政府推出有關措施令露宿者生活雪上加霜。據悉,現時擁有智能手機的無家者不足四分一,基於經濟能力、使用手機的知識等方面不足,有些甚至未曾聽過「安心出行」,無家者露宿街頭更多時候需要使用政府設施,例如到醫院覆診、住社區中心避寒,這將會帶來不方便。
有社區組織幹事認為,無家者平均年齡為50歲,未能符合政府對65歲或以上人士豁免使用「安心出行」的政策,呼籲政府檢討或容許無家者提供替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