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讲座防学童轻生 吴浩然校长:关键词窥探自杀倾向

明光社防学童轻生讲座 吴浩然校长:关键词窥探自杀倾向
明光社防学童轻生讲座 吴浩然校长:关键词窥探自杀倾向

明光社9月30日举行讲座,探讨学童轻生的原因与防治。精神科医生廖广申认为防止自杀可藉著"保护因子"和"支持因子",例如家庭凝聚力高、寻找民间社团帮助等;显理中学校长吴浩然提醒老师跟进学生时,清楚角色和限制。

廖广申:100人有10至20人患抑郁症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副总监、精神科医生廖广申指出,两年疫情青少年减少活动郁闷在家,在疫情初期伦敦进行调查,访问当地居民,近5万人之中四分一人有绝望自残念头,而抑郁症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每100人有10至20人患有抑郁症,男女比例为1:2,首次病发年龄平均27岁,病征包括反应迟缓、睡眠欠佳、容易激动等,成因并非单一性,本身已存在的因素,例如遗传加上诱因,如生活压力,脑传递物质时出现失调。

宗教信具支撑和影响力

至于自杀者是否处心积虑?廖广申拆解迷思,临终的状态是吊诡的,既希望结束痛苦,但又期待因某人或事情能够移除这痛苦,让生命延续下去。

因此,防止自杀可藉著"保护因子"和"支持因子","保护因子"即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以其他选择代替自杀、家庭凝聚力高、亲朋戚友关怀、成熟的人格特征、宗教信仰等;"支持因子"指寻找民间社团的帮助,例如生命、医院等。

廖广申认为,宗教信仰有一定的支撑和影响,如果一个人没有宗教信、单身、失业就容易引起抑郁症状,要是没有人开解更加萌生自杀念头。

吴浩然:关键词窥探自杀倾向

显理中学校长吴浩然指出,识别自杀倾向的学生可分三层次:第一层是"普及性的预防",全校学生听讲座;第二层次"选择性预防"学校社工、父母识别有危机的学生和子女;第三层次"针对性预防"老师识别高危有自杀先兆的学生。

有自杀倾向的学生通常在不同渠道发出信号,例如学生作文、朋辈、社交网络、定期与学生闲谈、跟家长面谈获得信息。学生可能在言谈、文章或美术作品中流露出自杀的念头,有一些关键词可以看到,例如"我希望已经死了"、"我想杀死自己"、"我想一了百了"、"好厌倦这一切"等,而且他们还可能安顿好临终的事情,例如转送心爱物品、向家人诀别等。

怎样识别学生是否有自杀倾向,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例如孤立自己、脾气变得暴躁、以往喜爱的事物失去动力、挑剔和攻击别人、学业成绩突然下滑、退出体育活动或学会。

吴浩然提醒老师和学校人员,清楚自己的角色和限制,并非精神健康专家,与学生倾谈之前咨询辅导员、学校社工、教育心理学家的意见寻求支援。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