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九龙城浸信会举行张慕皑牧师安息礼拜,在会中,宣道会北角堂主萧寿华牧师、中国神学研究院荣休院长周永健牧师,分别向会众慰勉,向一代牧者、华人基督教领袖致敬。
萧寿华牧师悼念张慕皑牧师全文
「在11月份悉闻张牧师再次入院,当时我感到愕然。因为刚刚在建道基金会的聚会中见到张牧师,得知他换肾后的情况好转,神态稳健又非常快乐。我和他聊天时觉得非常开心,感谢上帝恩待祂的仆人,让他有健康。
但没料到自从上一次见面,再听到消息就是他的情况急转直下。当时很难过,又有不舍的心情,但思想到张牧师的片段,让我感到安慰,因为上帝的仆人留下了很美好的生命榜样,亦完成了神给他在地上的托负。我想他一定很安然,心存感恩地离开,而且欢欢喜喜去见主。
当我这样想时,我自己也得到安慰。知道神有最美好的时候,最美好的安排。
过去多年和张牧师在建道神学院有一同事奉的机会,特别在院董会有多次讨论、分享和会议。我跟张牧师多次接触,发觉他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都有勇于承担的心志。在很多服侍的经历中,让我体会到一位同工、牧者,当他看到很多不同需要和机会时,都勇于回应。
他不单在责任上有承担,更寻求神给他的力量,以致能够让更多的服侍得到建立及荣耀上帝。我很惊讶他承担多方面的需要,不单神学院和教会,而且在很多机构,宣道会区联会的服侍。
回想在建道神学院,他有很多委身的服侍,他一路的坚持,兼顾神学院很多课程的发展,增加和建立课程是他常常想及的事情。当然想及发展时,他亦常想如何扩建校院和用地需要。
同时他也想到,如何让神学院和教会产生同身同行的关系,所以他很重视如何和教会建立关系及支持教会各方面的成长。
有时听他讲述各方面的承担时,就会知道这不是一个人可作成的事情。是圣灵在他心中给他感动和力量去面对。当他分享事情时,总是沉著去面对,他在承担过程上遇到难处时,我看不到他的焦虑和抱怨情绪。只是以有条不紊,内心安稳的态度去面对挑战。我为神给他承担的心智和信心常常去感谢神。
另一方面,当我有机会与他同工,看到他的信心常常鼓励到我。面对不同需要时,他不会只看到目前不足,他会看到异象,去祈求上帝的供应。有时候,我们谈及发展,感到会否存有过大期望或超出实际环境的考虑。
但在过程里一直看到神的恩待,可见张牧师是带著信心去做这些事情。过程中感受他很尊重院董会,带著信心为我们分享他看到的异像。亦勉励我们以信心与他同行,彼此沟通和分享他的异像,然后大家可以一同订立目标,一齐努力。事后亦可看到上帝赐下供应,并成就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与他同工的时候,他承担的心智不单感动了我,很多时候他会留意到很多弟兄姊妹和同工的需要。如果有机会到建道网上的悼念册,可看到很多接触过他的学生,弟兄姊妹和老师分享了很多的经历,张牧师如何关心他们的需要,如何留心和帮助他们。
我自己也知道很多老师有特别需要,但限于资源和政策限制,未必可以逐一回应。但我看到张牧师会另觅新径,思想到可能性以支持同工的需要。而这种安排在具体行动表达出来。我从旁听到这些事时,很为神的仆人去承担使命,过程带著真诚去关心身边的人,亦有很大的学习和提醒。
感谢上帝让我与张牧师有同工服侍的机会,亦感谢上帝,张牧师今天虽已离开,但他留下极真实的生命榜样,成为我和其他弟兄姊妹的激励。」

周永健牧师分享与张慕皑牧师共事的点滴
「在同辈中,我习惯称张牧师的英文名James。张牧师在70年代加拿大神学院教书时,在1979年有一年安息年假,当时中国神学教育学院把握机会,邀请他在中国神学研究院担任客座讲师。因为知道他有心志要回到香港服侍,希望这一年的接触,使他日后可以长时间在学院任教。
但神有祂的美意,张牧师回应神的带领,接受建道神学院的院长和教学。我们当然很失望,没有机会和他在神学院共事的福气。但事实证明,神大大使用张牧师。80年代领导建道神学院在校舍、课程、师资和学生方面有美好发展。
张牧师除了在神学课程、讲道都积极参与基督教机构的事工,我很感恩在汉语圣经协会和港九培灵研经会同工事奉中与他一同服侍。
在汉协30年历史中,他一直担任董事会主席,领导汉协事工,有非常好的发展和作出巨大贡献。多年在汉协与他同工,我看到他为人谦逊随和,做事谨慎慎重,高瞻远瞩。当汉协还是国际圣经协会在香港设立的工作时,他使这机构发展成熟,成为一个自立的机构,有一个清晰服待华人教会的身份。
张牧师做事为人柔中带刚,每一次的决定都是周详的考虑。但从来不会拖延误事。他热爱圣经,又一生传播圣经。他接受访问时曾表示,教书时他很注重教授圣经的权威。
当我听到他的离开,心里非常难过,若有所失般。失去一位弟兄和同工。以前很怀念前一辈长者的离开,但现在是同辈。我很感谢一位朋友他给我的建议,他说:你安然时花一点时间和张牧师相处。所以我安然时,再次回想他。我看到他的风采,听到他说话和他共事的喜乐。
James, 我很敬佩你对神的委身和忠心。我不明白你又做院长又做牧师,我很敬佩你个人的魄力。你比我们先行一步到天家,我们羡慕你,因为你已经完成上帝托负给你的工作。敬爱的张牧师,多谢你对华人教会,对华人接受神学教育,对汉协作出的贡献。多谢你对华人教会学者,牧者和仆人的典范。James, 我们深深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