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有神学院院长及学者发出警示,分析西欧教会的衰落的原因,并对照香港教会的情况,呼吁教会正视自由神学及世俗化等渗透教会的问题,高呼"不要走西欧美教会的死路"。
播道神学院院长杨咏嫦博士在院讯发文,文章开头指出近年香港不少堂会扩充物业,似有相当的发展,但背后藏著"香港教会有可能走上西欧教的死路"的"莫大的隐忧"。她曾走访英国及德国,亲见西欧教会衰落景象:英国不少教会物业已成社区中心、住宅、甚至酒吧、赌场,而德国教会亦相当荒凉。除了教会消失外,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力亦大减,如此景况借得香港教会引以为鉴。
她回顾历史,将西欧教会的衰落归纳为三个主因,包括自由神学及世俗主义渗透,令教会的宣讲失去力量,并且教会中产化、老年化,缺乏年青接班者,都为西欧带来无可挽回的破局。
而香港教会亦正面临这三个挑战。她指出:"随著香港神学的学术度提高,便对基要派的信仰反弹,走到另一个极端,神学立场变得开放。"因此自由神学对香港教会渐见影响。自由神学强调以社会服务替代传福音,并加上后现代多元的元素,将基督教渐渐作离福音派信仰的思想。
她亦表示,随著社会的转变,香港教会亦脱离了"开荒吃苦"的阶段,变得富起来。世俗主义如商业化、崇拜娱乐化、成主义等亦渗入教会,令"跟随基督受苦"的福音"渐渐褪色"。更甚者,一些教会跟随世俗道德价值观,被同化而失去作光作盐的
能。她又认为此现象影响下,信徒的信仰质素下降,信仰并不在基督里扎根,因此教会的成长亦缺乏深度。
浸神邓绍光博士:要分辨教会有否被世界同化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教授邓绍光博士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今日香港教会受在自由神学的要求下,过度强调信仰要在处境中发生影响或转化作用,结果被处境牵制,慢慢忘记信仰的讯息,犠牲了信仰的独特牲。例如信徒传福音时常为怕得罪人,不敢直接讲罪源于与神的关系出现问题,却急于强调神对罪人的爱,结果忽略了信仰对罪性的分析,牺牲了信仰的核心讯息。
对于世俗主义,邓博士指出由于教会中产化,有著中产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如"子女一定要进BAND 1学校"、买车买大房等远多于属灵生命,他认为教会要辨识哪些观念不合符信仰。但据他的观察,教会鲜有对此作出辨识或放胆教导信徒的,甚或有的信徒"道照听,行为照旧"——结果信徒只在崇拜的一两小时算为"基督徒",但其余时间则是徒有虚名。
他是否亦认同香港教会正在走「西欧教会的死路」呢﹖他表示:「这不是欧美的问题,是世界堕落的问题。这世界本来是堕落的,但我们是否懂得分辨,不让它塑造我们,而被基督塑造﹖
欧洲有世俗化的过程,美国亦是有一定过程,所以这个堕落的过程是任何地方都要小心的。所以我们要分辨我们的教会有否世俗化、被世界同化,并且我们是否活在基督里呢﹖这都是我们要自省的。」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